标题:三惑 内容: (一)又作三障。 天台宗就界内、界外之惑所分之见思、尘沙、无明等三惑。 (一)见思惑,见惑与思惑之并称。 见惑,乃意根对法尘所起之诸邪见。 即迷于推度三世道理之烦恼;思惑,乃眼耳鼻舌身五根,贪爱色声香味触五尘,而起之想着。 即迷于现在事理之烦恼。 此见思惑为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所共断,故称通惑。 由此招感三界之生死,故为界内之惑,须以空观对治之。 (二)尘沙惑,迷于界内外恒沙尘数之法所起之惑障,称为尘沙惑。 菩萨断除见思惑后,易著于空观,而未能进一步了知众生之尘沙惑,及对治教化之方法,故此惑又称著空惑,能妨碍菩萨出假利生,化度众生。 又此惑为菩萨所断,故又称别惑,通于界内外,须以假观破之。 (三)无明惑,于一切法无所明了,故称无明。 即迷于中道第一义谛之烦恼。 此惑乃业识之种子、烦恼之根本,声闻、缘觉不知其名,属界外之惑,唯在大乘菩萨,定慧双修,万行具足,方断此惑,故又称别惑。 须以中观破之。 若论断位,则别圆二教不同。 依别教之说,十信位能伏住见思惑,初住能断除见惑,七住能断尽思惑,八、九、十住能断除界内之尘沙惑,十行断界外之尘沙惑,十回向能伏住无明惑,初地以后至妙觉位能断除十二品之无明惑。 依圆教之说,五品弟子位能伏住五住地之烦恼,十信中之初信位能断除见惑,七信位能断尽思惑,八、九、十信能断除界内外之尘沙惑,初住以后至妙觉位能断除四十二品之无明惑。 实则三惑原系一惑之粗细分,惑体无别,其粗者称为见思,细者称为无明,介于其间者称为尘沙,是故,所谓断舍,当无前后异时之别。 又若以三惑对配二障,则见思惑相当于烦恼障,尘沙惑、无明惑相当于所知障。 [摩诃止观卷四上、卷六上、法华经玄义卷五上、法华玄义释签卷三下、卷四下、止观辅行传弘决卷六之三、卷七之四、四教义卷一、四念处卷四] (二)为三毒之异称,即贪欲、瞋恚、愚痴等三种根本之迷惑。 p624 发布时间:2025-05-20 23:38:14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4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