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三贤 内容: 指修善根以制伏烦恼,使心调和之三种修行阶位。 可分小乘之五停心、别相念住、总相念住和大乘之十住、十行、十回向三位。 (一)小乘三贤位,又作外凡位。 即修有漏善根(即顺解脱分)之阶位。 (1)五停心观位,以五停心观,抑止贪、瞋、痴、我见、散乱心之五种阶位。 (2)别相念住位,一面观身、受、心、法之不净、苦、无常、无我之自相,同时观无常、苦、空、无我之共相。 (3)总相念住位,即总观四念住之无常、苦、空、无我之共相之位。 以上三位与四善根位(内凡位)合称七方便位,乃入见道之准备修行阶位。 又五停心观位成就奢摩他(止),其他二位成就毗舍那(观)。 (二)大乘三贤位,又作三十心。 指十地以前之菩萨,其阶位有三阶十心之别。 (1)十住,会理之心,安住不动,称为住。 十住即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具足方便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 (2)十行,行此行,则能进趣于果,称为行。 十行即欢喜行、饶益行、无违逆行、无屈挠行、无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难得行、善法行、真实行。 (3)十回向,回因向果,称为回向。 十回向即救诸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诸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入一切平等善根回向、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无著解脱回向、入法界无量回向。 除菩萨璎珞本业经以十住、十行、十回向为三贤外,另有仁王般若波罗蜜经之十信习种性、十止性种性、十坚心道种性,梵网经卷上之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等。 又相对于十信之称为外凡,此大乘三贤称为内凡。 [四教义卷五、菩萨璎珞本业经疏卷下、华严经探玄记卷五、华严五教章卷三](参阅“五十二位”1044、“五停心观”1144、“四念住”1708、“菩萨阶位”5221) p679 发布时间:2025-05-20 23:33:18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4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