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乘百法明门论 内容: 梵名 Mahāyāna-? atadharma-prakā? amukha-? āstra。 全一卷。 属印度大乘宗经论部。 又称大乘百法明门论略录、百法明门论、百法论、略陈名数论。 天亲菩萨造,唐代玄奘译。 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系摘自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之百法名数,为法相宗所依据重要论书之一。 全书系就诸法而略分为五位百法,即:(一)心法,有眼识等八种。 (二)心所有法,立偏行等六种分位,即:(1)偏行,有作意等五种。 (2)别境,为有欲等五种。 (3)善,有信等十一种。 (4)烦恼,有贪等六种。 (5)随烦恼,有忿等二十种。 (6)不定,有睡眠等四种。 (三)色法,有眼等十一种。 (四)心不相应行法,有得等二十四种。 (五)无为法,有虚空无为等六种。 本论有(大三一·八五五中)“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之语,乃说明一切法即五位百法,次列举补特伽罗无我及法无我,而阐述一切法无我之理,以为本论之主要旨趣。 盖俱舍立“七十五法”之说,而仅论及补特伽罗无我之理,是犹妄计心外有实法;唯识则阐明百法皆不离识、实我本空,故一一之法亦非实法,是为唯识证理之门。 有关本书之著者,至元法宝勘同录卷九,谓系提婆菩萨,西藏译本则举出护法(藏 Dpal-ldan-chos-skyov)之名。 本书之注疏极多,较重要者有:百法明门论解二卷(窥基)、百法明门论疏二卷(大乘光)、百法明门开宗义记一卷(昙旷)、百法明门论义一卷(德清)、百法明门直解一卷(智旭)等。 [大唐内典录卷六、东域传灯目录卷下、佛家名相通释(熊十力)] p815 发布时间:2025-05-20 23:29:02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4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