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凡夫 内容: 梵语 prthag-jana。 音译作必栗托仡那,意译为异生。 略称凡。 指凡庸之人。 就修行阶位而言,则未见四谛之理而凡庸浅识者,均称凡夫。 大日经疏卷一载,凡夫以无明之故,随业受报,不得自在,堕于诸趣之中,遂产生种种类别之众生,故应正译为异生。 然菩提流支、真谛、笈多等则各译为毛道凡夫、婴儿凡夫、小儿凡夫,后二译名源于梵语 bāla-prthag-jana(音译婆罗必栗托仡那),婆罗有愚之义。 又对四向四果之圣者而言,其余未见道者概称为凡夫,其中,俱舍宗以四善根为内凡,三贤为外凡,三贤以下为底下凡夫;大乘则以初地以前为凡夫,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贤)为内凡,十信为外凡。 外凡以下称为凡夫。 又对声闻、缘觉、菩萨及佛等四圣而言,凡生死流转于六道者,皆称为六凡,即地狱之有情以至天界众生皆是。 凡夫之内涵意义,称凡夫性、异生性,略称凡性。 犊子部认为其体乃欲界之见惑;有部指其乃圣道之非得而言;经部不别立其体,但以此乃圣法相续之分位差别;唯识宗认为系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之一,且是分别而起之烦恼、所知二障种子作用之假立者。 [法华经卷二譬喻品、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七、梵网经卷上、佛性论卷三](参阅“异生”5151) p730 发布时间:2025-05-20 23:19:10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3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