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显扬圣教论 内容: 梵名 Prakaranāryavācā-? āstra。 凡二十卷。 又称总苞众义论、广苞众义论、显扬论。 印度无著造,唐代玄奘译。 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 本论为显扬瑜伽师地论要义之最著者,古称瑜伽论十支之一;为唯识宗十一论之一,成唯识论之所依。 本书凡十一品:(一)摄事品,(二)摄净义品,(三)成善巧品,(四)成无常品,(五)成苦品,(六)成空品,(七)成无性品,(八)成现观品,(九)成瑜伽品,(十)成不思议品,(十一)摄胜决择品。 共有二百五十二颂半,卷末附录显扬圣教论颂一卷。 另有注释书显扬疏一卷(唐代窥基)、显扬论疏八卷(新罗璟兴)等,然皆已不传。 此外,由于玄奘将显扬论与显扬圣教论颂分别译出,以致引起学界对于论、颂之作者是否为同一人之议论。 日本学者宇井伯寿主张显扬论为世亲所作,显扬圣教论颂方为无著所作。 其所提论点之一,谓南朝陈代真谛所译之三无性论相当于显扬论中成无性品之长行释文,而三无性论与同为真谛所译之转识论,皆属于无相论之一部分,又转识论为世亲三十唯识颂之同本异译,故知无相论为世亲所作;复由此推知显扬论当为世亲之释文。 [大唐内典录卷五、开元释教录卷八] p6924 发布时间:2025-05-20 22:59:50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3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