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摄僧界 内容: 三种结界之一。 略称僧界。 佛制虽云阎浮洲僧众每半月集会一次,举行布萨说戒之仪式,但以境域太广,不易于定日集会,且僧众往返奔驰,必致疲累而损功废道,乃区划一定之界区,使同一区内之僧众均能会同秉法,以免违犯“别众罪”。 其界可分自然界、作法界二大类:(一)自然界,又称不作法界。 分为聚落、兰若、道行、水等四界。 (二)作法界,即依白二羯磨之法,制限一定之界区,以补自然界之不足,复分大界、戒场、小界三种。 大界之范围,最小以一伽蓝地之外界为限,大则十里乃至百里。 有人法二同、法食二同、法同食别等三种。 世所谓结界地,即指大界而言。 戒场乃为举行受戒、忏罪等法,随处结一定之界区,最小可容二十一人。 小界者,系恐恶比丘之阻挠等诸种难缘而退废法事,故特限于某时所结之暂时界区,其界之范围,依僧数之多寡,以其坐处为界。 [善见律毗婆沙卷十七、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卷上、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二](参阅“结界”5181) p6850 发布时间:2025-05-20 22:51:32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3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