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观音寺 内容: (一)位于湖南梁山(旧名阳山)下。 五代曹洞宗禅师同安观志之弟子缘观住锡于此,世称梁山缘观。 其创立情形与沿革均不详。 [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四、五灯会元卷十四] (二)据刘枝万之“清代台湾之寺庙”所载,有清一代,台湾境内所建之寺院约一○二座,其中以“观音”为名之寺院,至少有五十五座,或称观音寺、观音亭,或称观音宫、观音庙等,甚能显现当时本省之观音信仰。 其后,此等寺院或更改名称,或因天灾、兵火毁废,或经几度重修而现存。 (三)位于日本近江蒲生郡。 属天台宗道场。 据传为圣德太子创建。 现今寺内有本堂、奥院、元三大师堂、观音堂、地藏堂、护摩堂、绘马堂等。 (四)位于日本赞岐三丰郡。 属真言宗道场。 创于大宝三年(703),初称神宫寺,原为法相宗寺院。 后以弘法大师安置观世音坐像于此,遂成为真言宗之道场。 寺宝中之木造涅槃佛一尊及不动明王像、琴弹宫本地佛、琴弹宫绘缘起各一幅,已被指定为日本国宝。 (五)位于日本近江栗太郡。 属天台宗道场。 据传为圣德太子所创建。 现存诸堂中之阿弥陀堂、书院被指定为保护建造物。 此外,寺内之木造阿弥陀如来、地藏菩萨、药师三尊、山王本地佛、黄不动尊、圣德太子像、十六罗汉像、四大尊明王像等,均被指定为日本国宝。 (六)位于韩国京畿道开丰郡。 高丽光宗时创建。 因寺后岩洞有二尊观音石像,故有此称。 岩上原有正慈、实相、首顶、菩提、观佛等诸庵,其后废颓,今仅存大雄殿、七重石塔及僧房二栋。 七重石塔在大雄殿之前,系创寺时之作品,高约二点三公尺,基坛刻有莲瓣,结构颇为优雅。 又岩洞内二石像,为光宗时之作品,一为坐像,戴有宝冠,胸、腕、腰皆戴有宝石之佩钏,面相温和优美,颇具唐代雕像之风格,另一尊为立像。 [中京志、韩国建筑调查报告] p6962 发布时间:2025-05-20 22:49:01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3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