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阐陀 内容: (一)又作车匿、阐那、阐铎迦。 意译欲作、应作。 为悉达多太子出家逾城时随从之驭马者。 后出家,成为六群比丘之一。 直至佛陀入灭后,阐陀始受默摈法之惩治,遂从阿难学道,而证阿罗汉果。 [杂阿含经卷二十三](参阅“车匿”3020) (二)即阐陀论。 为古代印度外道六论之一。 阐陀,系吠陀经典中由韵文所组成之部分;阐陀论,即讲述音韵等之论书,属于吠陀之辅助学。 百论疏卷上之下(大四二·二五一上):“阐陀论释作首卢迦法,佛弟子五通仙等说偈,名首卢迦。 ”上引之首卢迦,系于经论中长行或偈颂,以满三十二字(音节)为一节(一偈)之单位名称。 [杂阿含经卷五、佛本行集经卷三、金七十论卷中] (三)婆罗门读诵之法。 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六之注(大二四·二三二下):“言阐陀者,谓是婆罗门读诵之法—长引其声,以手指点空而为节段;博士先唱,诸人随后。 ”据五分律卷二十六载,有婆罗门兄弟二人,原诵习阐陀鞞陀(吠陀)书,后依正法出家。 闻诸比丘诵经,乃讥笑并诃斥彼诸比丘,不明语长语短、轻音重音等诵经之法。 诸比丘闻之而觉羞耻,遂往告佛陀,佛言(大二二·一七四中):“听随国音读诵,但不得违失佛意,不听以佛语作外书语,犯者偷兰遮。 ” p6842 发布时间:2025-05-20 22:43:4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2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