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五台山 内容: (地名)四大名山之一。 清一统志一百十四曰:五台山在五台县东北一百八十里西北距繁峙县一百三十里。 水经注,山五峦巍然,故谓之五台。 其中南台去中台八十里,台高三十里,顶周二里。 金莲日菊佛钵华灿发如锦,亦名锦绣峰,世传文殊菩萨示现之处。 华严经疏曰:清凉山者,即代州雁门五台山也。 贤首华严传一曰:案此经(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云:东北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 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二万菩萨常住说法,故今此山下有清凉府,山南面小峰有清凉寺,一名五台山。 五山最高,其上并不生森林,以与积土同,故谓之台。 山周回四百余里,东连恒岳,中台上有大华池,湛然清彻,间有微感。 又有精屋石塔,北台上有铁浮图二,并舍利及文殊形像。 (中略)昔北齐日大敞玄门于此山中置伽蓝二百余所。 又割恒定等八州税,以供山众衣药之资。 (中略)山去京一千六百里,代州界也。 地居边境,寒烈特甚,故四月已前,七月已后,坚冰积雪,皓皓弥布。 非盛夏之日登践无由。 蒋维乔中国名胜第十三种五台山弁言曰:五台山在山西五台县东北一百二十里,亦名清凉山,相传为文殊菩萨道场。 五峰环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名。 夏时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 山左邻恒岳,右瞰滹沱,周五百余里,状如莲华。 东南西北四台,皆自中台发脉,群峰联属,势若游龙。 丛林大刹,皆在中台之下。 僧侣分为青衣僧黄衣僧,青衣僧即寻常之僧人,皆着青衣,黄衣僧则喇嘛也。 各有著名十大寺,如显通、塔院、圆照、广宗、殊像、碧山、南山、凤林、金阁、灵境等寺,青衣所住持也。 菩萨顶、玉花池、金刚窟、镇海、罗睺、普安、三泉、七佛、寿宁、台麓等寺,喇嘛所住寺也。 喇嘛中有扎萨克,居菩萨顶真容院,由西藏达-赖-喇嘛派来,六年一任,约束众喇嘛,职位颇尊。 青衣僧则由各寺公举会长,处理公共之事。 蒙古王公每岁朝山,布施甚多。 闻纪元后以关外道途不静,来者较少。 然香火犹盛。 内地僧俗二众,夏时朝山者,亦绎络于途。 发布时间:2025-05-20 22:01:38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1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