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有寻有伺等三地 内容: 【有寻有伺等三地】 p0556瑜伽四卷一页云:此中欲界,及色界初静虑,除静虑中间若定若生,名有寻有伺地。 即静虑中间若定若生,名无寻唯伺地。 随一有情,由修此故,得为大梵。 从第二静虑,余有色界,及无色界,全名无寻无伺地。 此中由离寻伺欲道理故;说名无寻无伺地。 不由不现行故。 所以者何? 未离欲界欲者,由教导作意差别故;于一时间,亦有无寻无伺意现行。 已离寻伺欲者,亦有寻伺现行。 如出彼定,及生彼者。 若无漏界有为定所摄初静虑,亦名有寻有伺地。 依寻伺处法,缘真如为境,入此定故。 不由分别现行故。 余如前说。 又复广释此三地法,如瑜伽论四卷初,至十卷末。 兹不备录。 二解 瑜伽释十三页云:有寻有伺等三地者:寻、谓寻求。 伺、谓伺察。 或思、或慧、于境推求,粗位名寻。 即此二种,于境审察,细位名伺。 非一剎那二法相应。 一类粗细,前后异故。 今依此二,建立三地。 有义此三就二前后相应建立。 谓欲界地及初静虑,粗心心所,前后相续,可有寻伺共相应故;名有寻有伺地。 静虑中间,粗心心所,前后相续,定无有寻;唯可与伺共相应故;名无寻唯伺地。 第二静虑已上诸地,诸心心所,前后相续,决定不与寻伺相应;名无寻无伺地。 若欲界地,及初静虑,静虑中间,细心心所,不与寻伺共相应者;及一切色不相应行,诸无为法,不与寻伺共相应故;亦皆说名无寻无伺地。 故后论言:有寻有伺地,无寻唯伺地,一向是有心地。 无心睡眠,无心闷绝,无想定,无想生,灭尽定,及无余依涅槃界,名无心地。 有义,此三就二离欲分别建立。 谓欲界地及初静虑诸法假者,于寻及伺,并未离欲;名有寻有伺地。 静虑中间诸法假者寻已离欲,伺未离欲;名无寻唯伺地。 第二静虑已上诸地诸法假者,于寻及伺,并已离欲;名无寻无伺地。 若在下地,并已离欲;亦得说名无寻无伺。 故后论言:此中由离寻伺欲故,说名无寻无伺地。 不由不现行故。 所以者何? 未离欲界欲者,由教导作意差别故;于一时间,亦有无寻无伺意现行。 已离寻伺欲者,亦有寻伺现行。 如出彼定及生彼地。 如实义者;此三但就界地建立。 谓欲界地及初静虑,有漏无漏诸法,于中寻伺俱可得故;名第一地。 静虑中间,有漏无漏诸法,于中无寻,唯有伺故;名第二地。 第二静虑已上诸地,有漏无漏诸法,于中寻伺俱无有故;名第三地。 故后论言:此中欲界及初静虑若定若生,名有寻有伺地。 静虑中间若定若生,名无寻唯伺地。 第二静虑已上色界无色界全,名无寻无伺地。 无漏有为初静虑定,亦名有寻有伺地。 依寻伺处法,缘真如为境,入此定故。 不由分别现行故。 余如前说。 若就相应及就离欲建立三地;摄法不尽。 亦大杂乱。 虽言有寻有伺等地,唯是有心;此就一门,粗辨地相。 于此门中,唯说第二静虑已上无寻无伺地中,无想定,无想生,灭尽定,名无心地。 余一切位,名有心地。 后有四门,复异建立。 如后当说。 虽言此中由离寻伺欲故,说名无寻无伺地;然唯说彼第二静虑已上诸地,必定已离寻伺地欲。 不言已离寻伺欲者,下地诸法,亦得说名无寻无伺。 若如是者;未离下地寻伺欲者,上地诸法,亦应说名有寻伺等。 如是建立,成大杂乱。 是故此三,唯就界地上下建立。 发布时间:2025-05-20 20:47:2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39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