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有诤无诤诸法差别 内容: 【有诤无诤诸法差别】 p0558瑜伽六十五卷十二页云:复次,由五相故;建立有诤诸法差别。 何等为五? 谓由事故,因缘故,自性故,助伴故,等起故。 此中五取蕴,名有诤法事。 若爱味染着,爱味躭着;名诤因缘。 若无常性,苦性,变坏法性;名有诤自性。 即于此诤,无智愚痴;名诤助伴。 由此因缘,五黑品转;名为等起。 谓斗讼违诤躭着诸欲诸见所生,或余种类;是初黑品。 若随所有诸烦恼缠,无有羞耻,多安住性;是第二黑品。 若有沙门或婆罗门,违逆正道所欲苦行及余信解,自饿投火坠高岩等;是第三黑品。 若有现行身语及意一切恶行;是第四黑品。 欣乐后有;是第五黑品。 此中最初,由生怨恨发愤心故;不安隐住。 第二由诸烦恼内烧然故;不安隐住。 第三由自誓愿,虚受劬劳无义苦故;不安隐住。 第四生恶趣故;不安隐住。 第五生老死等,众苦合故;不安隐住。 此中五取蕴有诤事,与诤自性及彼因缘助伴等起,共相依故;名有诤法。 又由五相,建立无诤诸法差别。 与上相违,应知其相。 此中五无取蕴无诤事,由诤自性及彼因缘助伴等起,于彼法中,不可得故;名无诤法。 发布时间:2025-05-20 20:47:08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39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