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闻等三慧差别 内容: 【闻等三慧差别】 p1264瑜伽七十七卷十一页云:世尊! 若闻所成慧,了知其义,若思所成慧,了知其义,若奢摩他毗钵舍那修所成慧,了知其义;此何差别? 善男子! 闻所成慧,依止于文,但知其说,未善意趣,未现在前,随顺解脱,未能领受成解脱义。 思所成慧、亦依于文,不唯如说,亦善意趣,未现在前,转顺解脱,未能领受成解脱义。 若诸菩萨修所成慧、亦依于文,亦不依文,亦如其说,亦不如说,能善意趣,所知事同分三摩地所行影像现前,极顺解脱,已能领受成解脱义。 善男子! 是名三种知义差别。 二解 辩中边论下卷五页云:论曰:闻所成慧、思惟大乘,能令善根界得增长。 思所成慧、思惟大乘,能正悟入所闻实义。 修所成慧、思惟大乘,能令所求事业成满。 谓能趣入修治地故。 三解 俱舍论二十二卷十一页云:此三慧相、差别云何? 毗婆沙师、谓三慧相、缘名俱义,如次有别。 闻所成慧、唯缘名境。 未能舍文而观义故。 思所成慧、缘名义境;有时由文引义,有时由义引文;未全舍文而观义故。 修所成慧、唯缘义境;已能舍文。 唯观义故。 譬若有人、浮深驶水;曾未学者、不舍所依。 曾学未成,或舍或执。 曾善学者,不待所依,自力浮渡。 三慧亦尔。 有言:若尔;思慧不成。 谓此既通缘名缘义;如次应是闻修所成。 今详三相无过别者。 谓修行者、依闻至教所生胜慧,名闻所成。 依思正理所生胜慧,名思所成。 依修等持所生胜慧,名修所成。 说所成言,显三胜慧,是闻思等三因所成。 犹如世间,于命牛等,如次说是食草所成。 四解 大毗婆沙论四十二卷七页云:若于三藏十二分教,受持转读、究竟流布;是生得慧。 依此发生闻所成慧。 依此发生思所成慧。 依此发生修所成慧。 此断烦恼、证得涅槃。 如依种生芽,依芽生茎,依茎转生枝叶花果。 复次依闻生者,名闻所成慧。 依思生者,名思所成慧。 依修生者,名修所成慧。 复次闻所引者,名闻所成慧。 思所引者,名思所成慧。 修所引者,名修所成慧。 复次缘力起者,名闻所成慧。 因力起者,名思所成慧。 俱力起者,名修所成慧。 复次他力起者,名闻所成慧。 自力起者,名思所成慧。 俱力起者。 名修所成慧。 复次资粮力起者,名闻所成慧。 自性力起者,名思所成慧。 俱力起者,名修所成慧。 复次外力起者,名闻所成慧。 内力起者,名思所成慧。 俱力起者,名修所成慧。 复次教力起者,名闻所成慧。 义力起者,名思所成慧。 定力起者,名修所成慧。 问:如是三慧,有何差别? 答:闻所成慧、于一切时,依名了义。 彼作是念:素怛缆、毗奈耶、阿毗达磨、所说,有何义耶? 亲教、轨范、同梵行者、所说,有何义耶? 诸余论等所说,有何义耶? 随其所念,皆能解了。 思所成慧、有时依名了义,有时不依名而了义。 修所成慧、于一切时,不依名而了义。 如有三人、入池洗浴;一、未学浮,二、学未善,三、学已善。 未学浮者、于一切时,攀岸草等,然后洗浴。 闻所成慧、应知亦尔。 学未善者、或攀不攀,而能洗浴。 思所成慧、应知亦尔。 学已善者、于一切时,无所攀附,自在洗浴。 修所成慧、应知亦尔。 复次闻所成慧、为三慧因。 思所成慧、唯思慧因;非闻慧因。 彼是劣故。 非修慧因。 彼异界故。 修所成慧、唯修慧因;非闻慧因。 彼是劣故。 非思慧因。 彼亦劣故;及异界故。 复次闻所成慧、唯闻慧果;非余二果。 彼是胜故。 思所成慧、是二慧果;非修慧果。 彼是胜故,及异界故。 修所成慧、是二慧果;非思慧果。 彼异界故。 复次闻所成慧、现在前时,唯修闻慧。 思所成慧、现在前时,唯修思慧。 修所成慧、现在前时,能修三慧。 如彼卷七页至十三页广说。 发布时间:2025-05-20 20:03:0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38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