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乐住 内容: 【乐住】 p1308此亦静虑之异名。 瑜伽十一卷九页云:或名乐住。 谓于此中,受极乐故。 所以者何? 依诸静虑,领受喜乐、安乐、舍乐、身心乐故。 又得定者,于诸静虑,数数入出,领受现法安乐住故。 由此定中现前领受现法乐住,从是起已;作如是言:我已领受如是乐住。 于无色定,无如是受;是故不说彼为乐住。 然彼起已;应正宣说。 何以故? 若有阿练若苾刍,来就彼问;彼若不答;便生讥论:此阿练若苾刍,云何名为阿练若者。 我今问彼超色无色寂静解脱,而不能记。 是故为说应入彼定非为乐住。 二解 大毗婆沙论八十一卷十一页云:有契经中说:四静虑皆是乐住。 问:世尊何故说四静虑,是乐住耶? 答:根本静虑,易现在前,故名乐住。 非如近分及无色定,难现在前。 所以者何? 诸有情类,为欲界业烦恼系缚,引未至定,令现在前,极为艰难。 如被反缚,甚难自解。 有情亦尔。 既为欲界业烦恼缚;为解自缚,引未至定,极为艰难。 修不净观,或持息念,经于十年,或十二年。 有能引起未至定者,有不能引;故极艰难。 若离欲染,起初静虑,不由功用。 故易现前。 从初静虑,复欲引起静虑中间,多用功力异心所灭,异心所生;粗心所灭,细心所生;寻俱者灭,伺俱者生。 故定中间,亦难现起。 譬如有人,以木破木,多用功力,然后乃破。 以初静虑自地心所,有灭有生,亦复如是。 后三静虑,近分难起,根本易起,如初静虑。 问:已离下染,起无色定,亦不艰难;宁非乐住? 答:虽离下染;以无色定,极微细故;起亦艰难。 起静虑时,易于彼故。 又无色界,既无诸色;非皆信有,故修行者,欲起彼定,亦甚艰难。 如爪长者,来白具寿阿难陀言:我等在家,长夜贪着色等五境。 闻无色界,极生惊恐,如临深坑。 云何有情,而都无色? 故难信有,以难信故,起极艰难。 复次依四静虑,易可离染。 非近分等。 故名乐住。 譬如二人,俱往一处。 一从陆路,一则乘船。 虽俱到彼;而乘船者,不为艰难。 非陆路者。 如是有情,有依静虑而离染者,有依近分,或依无色,而离染者。 虽俱离染;而依静虑,不为艰难;非近分等。 故唯静虑,得乐住名。 复次唯静虑中,具二种乐;故名乐住。 一、乐受乐,二、轻安乐。 前三静虑,皆具二乐。 第四静虑,虽无受乐;而轻安乐,势用广大。 胜前二乐。 近分无色,虽有轻安;而不广大。 故不名乐。 复次乐有二种。 一者、主乐,二者、客乐。 主乐者:谓依静虑起静虑。 客乐者:谓依静虑,起无色住。 住静虑地,具起二乐;故名乐住。 住无色地,不具二乐;故非乐住。 近分非胜,故不得名。 复次四静虑中,无恼害乐,势用广大;非近分等。 故名乐住。 如契经说:若于是处,无诸恼害;说名为乐。 复次根本静虑现在前时,长养大种,遍身中生;令身充悦;故名乐住。 近分定等,现在前时,长养大种,唯心边生;非极充悦;故非乐住。 有作是说:近分定等现在前时,长养大种,虽遍身生;而长养用,不及静虑现在前时长养大种。 故非乐住。 譬如二人,同一池浴。 一、身入水,一、用手浇。 虽俱洗浴;而入水者,润益为胜;非手浇者。 复次四静虑中,止观力等;故名乐住。 近分定中,观强止劣。 无色定中,止强观劣。 俱非乐住。 复次四静虑中,精进与止,平等而转;故名乐住。 虽一切地,精进力强;而静虑中,为止所制,故平等转。 余地不尔。 故非乐住。 复次四静虑中,增上舍断,离染可得;故名乐住。 谓离染时,有二种断。 一、增上舍断,二、有功用断。 依近分无色离诸染时,名有功用断。 极艰难故。 依根本静虑离诸染时,名增上舍断。 任运转故。 譬如二人,俱诣一方。 一、乘良马,一、乘恶马。 乘良马者,甚不艰难,至所诣处。 乘恶马者,甚为艰难,方得至彼。 复次四静虑中,无功用道,离染可得;故名乐住。 近分,无色,有功用道而得离染;故非乐住。 如多人众,俱渡大河,有依草束,有依浮瓠,有依棑筏,有依船舫。 依船舫者,任运安乐,得至彼岸。 依余物者,怖畏艰难而到彼岸。 有情亦尔。 度烦恼河,有依静虑,有依余地。 虽俱从生死此岸,度至涅槃彼岸;而依静虑者,安乐易到;故名乐住。 非依近分无色者。 由如是等种种因缘,唯四静虑,名为乐住。 如名乐住,如是亦名触住俱住。 发布时间:2025-05-20 19:54:43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37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