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戒之异名 内容: 【戒之异名】 p0692 大毗婆沙论四十四卷十四页云:契经说戒,或名尸罗,或名为行,或名为足,或名为箧。 言尸罗者:是清凉义。 谓恶能令身心热恼;戒能安适,故曰清凉。 又恶能招恶趣热恼;戒招善趣,故曰清凉。 又尸罗者:是安眠义。 谓持戒者,得安隐眠,常得善梦;故曰尸罗。 又尸罗者:是数习义。 常习善法,故曰尸罗。 又尸罗者:是得定义。 谓持戒者,心易得定,故曰尸罗。 又尸罗者:是隧蹬义。 如伽他说:佛法池清凉,尸罗为隧蹬。 圣浴不濡身,逮彼岸功德。 又尸罗者:是严具义。 有庄严具、于幼为好,非壮老年。 有庄严具、于壮为好,非幼老年。 有庄严具、于老为好,非幼壮年。 尸罗严身、三时常好。 如伽他说:尸罗严身具、幼壮老咸宜。 住信慧为珍,福无能盗者。 又尸罗者:是明镜义。 如镜明净,像现其中;住净尸罗,无我像现。 又尸罗者:是阶陛义。 如尊者无灭言:我蹈尸罗,阶升无上慧殿。 又尸罗者:是增上义。 佛于三千大千世界有威势者,皆尸罗力。 昔此迦湿弥罗国中,有一毒龙,名无怯惧。 禀性暴恶,多为损害。 去彼不远,有毗诃罗;数为彼龙之所娆恼。 寺有五百大阿罗汉,共议入定,欲逐彼龙;尽其神力,而不能遣。 有阿罗汉、从外而来。 诸旧住僧、为说上事。 时外来者、至龙住处,弹指语言:贤面远去。 龙闻其声,即便远去。 诸阿罗汉怪而问言:汝遣此龙,是何定力? 彼答众曰:我不入定,亦不起通。 但护尸罗,故有此力。 我护轻罪,如防重禁;故使恶龙、惊怖而去。 由此尸罗、是增上义。 又尸罗者:是头首义。 如有头首,即能见色闻声嗅香尝味觉触知法。 有尸罗者、即能见四圣谛色,闻末曾有名身等声,嗅三十七觉分华香,尝出家远离三菩提寂静味,觉静虑解脱等持等至触,知蕴处界自相共相法。 是故尸罗、是头首义。 契经说戒名为行者;以诸世间、说戒名行。 故诸世间、见持戒者,言彼有行;见破戒者、言彼无行。 又持净戒、是众行本;能至涅槃;故名为行。 契经说戒名为足者;能往善趣,至涅槃故。 如有足者,能避险恶,至安隐处;有净戒者、能越恶趣,生天人中;或超生死,到涅槃岸;故名为足。 契经说戒名为箧者;任持一切功德法故。 谓持戒者、任持功德,不令退散,如箧持宝。 尊者妙音、作如是说:戒名不坏。 所以者何? 如足不坏,则能自在往安隐处;具净戒者、亦复如是。 能至涅槃。 此中无学身语净戒,名行圆满。 行中极故。 发布时间:2025-05-20 19:30:44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37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