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五通 内容: 五种神通。 (一)梵语 pacābhijā。 指修四根本静虑所得五种超自然之能力。 又作五神通。 神,乃指不可思议之意。 通,为自由自在之意。 一般所谓之五通,即指:(一)神境智证通(梵 rddhi-visaya-jāna-sāksātkriyābhijā),又作神境通、神足通、身如意通、如意通、身通。 谓不论何处皆能来去自如。 (二)天眼智证通(梵 divya-caksur-jāna-sāksātkriyābhijā),又作天眼智通、天眼通。 谓能见常人之眼所不能见者。 (三)天耳智证通(梵 divya-? rotra-jāna-sāksātkriyābhijā),又作天耳智通、天耳通。 谓能听常人不能听闻之音声。 (四)他心智证通(梵 cetah-paryāya-jāna-sāksātkriyābhijā),又作他心智通、知他心通、他心通。 谓能明了他人内心之动向。 (五)宿住随念智证通(梵 pūrve-nivāsānusmrti-jāna-sāksātkriyābhijā),又作宿住智通、识宿命通、宿命通。 谓能了知过去之事。 五通之中,神境智证通等前四者通于有漏,唯为世俗智所摄。 他心智通则通于无漏,摄于法智、类智、道智、世俗智及他心智等五智。 又五通乃由四根本静虑所生起,故不独限于圣者,异生凡夫亦能得之。 得此五种神通之仙人,称为五通仙。 天竺外道修有漏之禅定而得五通名甚伙。 佛陀则曾经禁止其弟子显现各种神通。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六、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七、卷八、大方等大集经卷十九、大毗婆沙论卷一四一、大智度论卷五、卷二十八、成实论卷十六](参阅“三明”569) (二)一切通力之分类有五:(一)道通,证中道之理后能起大用,于无心之中应和万物,随缘万化,一如水月、空花、影像之无定体。 (二)神通,可于静心之中通照万物,记持宿命,种种分别,皆随定力。 (三)依通,悉知术法而缘用于身,故能乘符往来,或藉药饵之力产生灵变。 (四)报通,依果报而有之通力,能预知鬼神之事,变化诸天之形,了知中阴有情托生之处,并能隐变神龙。 (五)妖通,老狐狸、木石等之精化,可附于人神,并具奇异之聪慧。 [宗镜录卷十五、大藏法数卷二十七] p1153 发布时间:2025-05-20 19:27:46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36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