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五精舍十塔 内容: 系五精舍和十塔之并称。 在印度,如来之灵迹有五所精舍及十所塔。 (一)关于五精舍,有几种说法:(1)大智度论卷三,依高丽本所载,则指竹园、鞞婆罗跋恕、萨多般那求呵、因陀世罗求呵、萨簸恕魂直迦钵婆罗等,即所谓王舍城五精舍。 依宋、元、明三本之说,系指鞞婆罗跋恕(梵 Vebhāravana)、萨多般那求呵(梵 Sattapanniguhā)、因陀世罗求呵(梵 Indasālaguhā)、萨簸恕魂直迦钵婆罗(梵 Sappasondikapabhāra)、耆阇崛(巴 Gijjhakūta)等王舍城周围之五山。 (2)据翻译名义集载,给孤独园、鹫岭、狝猴江、庵罗树园、竹林精舍等,称为五精舍。 (3)依枳橘易土集卷二十一、翻梵语卷九之说,竹园、鞞婆罗跋恕萨多般那求呵、因陀世罗求呵、萨簸恕魂直迦钵婆罗、耆阇崛等,称为五精舍。 (4)据类聚名物考卷三三四载,祇园精舍、竹林精舍、大林精舍、誓多林精舍、那兰陀寺等五大寺,称为天竺五山。 (二)关于十塔之说:(1)依东晋法显所译三卷本大般涅槃经卷下之说,佛入涅槃,八王既得舍利,踊跃顶戴,归还本国,各起兜婆(塔)。 彼婆罗门从诸力士之乞,分舍利之瓶,自起兜婆。 诸力士等取其一分,于阇维之处起兜婆。 如是共起十处兜婆。 十诵律卷六十载,阎浮提中有八处舍利塔,第九处为瓶塔,第十处为炭塔。 阿育王经卷六亦有十塔之说。 然般泥洹经卷下及长阿含经卷五则有十一塔之说,前者以第九为罂塔、第十为定塔、第十一为灰塔,后者则谓第九为瓶塔、第十为炭塔、十一为生时之发塔。 上记所举之舍利八塔位于拘尸国、波波国、遮罗国、罗摩伽国、毗留提国、迦维罗国、毗舍离国、摩伽陀国。 (2)所谓十塔即:顶塔、牙塔、齿塔、发塔、爪塔、衣塔、钵塔、锡塔、瓶塔、舆塔。 然其所据不详。 后世我国及日本所称之五山十刹,即基于五精舍十塔之说而来者。 [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二、佛本行集经卷四十八、撰集三藏及杂藏传、释迦谱卷四、涅槃经疏三德指归卷二十、法华经文句卷一上、大藏法数卷三十二] p1190 发布时间:2025-05-20 19:23:54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36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