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太平兴国寺 内容: (一)位于蒋山(江苏钟山)。 本寺肇建于六朝,初名道林寺。 梁天监(502~519)年中,保志禅师寂于此,武帝为立塔寺,改称开善寺,为当时义学之枢府。 咸通年中,又改名宝公院,宋太平兴国五年(980)改今名。 元泰定年间毁于薪火,守忠禅师复之。 明洪武初年,为筑孝陵乃移建其东之独龙冈,赐名灵谷寺。 至清代,一度焚于太平军火,乱平后复建之。 民国十八年(1929)北伐成功,政府为追念有功将士,遂改为革命先烈纪念馆。 (二)位于翼城县(山西河东)。 建于唐贞元三年(787),时称庆国寺,规模雄大。 本有大雄、天王、南罗汉、北罗汉、西罗汉、华严、上生、观音、文殊、慈氏、经藏、钟楼等十二院,明洪武年间于此置僧会司,弘治年中一度重修,今仅存大雄、华严、经藏等数堂。 (三)位于袁州(江西宜春县南)。 原名栖隐寺。 寺在大仰山集云峰下,山径萦回,悬泉飞瀑,景色幽雅,宿负盛名。 寺为唐末慧寂禅师创置,时称仰山禅院。 五代时门庭转盛,遂分为五院。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诏改太平兴国寺,然当地土人犹称为仰山寺。 [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第三十一] (四)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重建河南开封之龙兴寺,而以年号易为寺名。 翌年,复将“太平兴国”之寺额,敕赐予天下无名之寺,例如江西省袁州、山西省平阳府、太原府五台山、江苏省钟山、河北省开州、河南省开封府中牟县、河南省开封府尉氏县等地,皆有太平兴国寺。 首都开封之太平兴国寺造有译经院(后称传法院),迎请天息灾、施护、法天等从事经典翻译。 后又造印经院,从事经典刻版印行。 日本留学僧一度参访本寺。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堂宇衰颓,今已不存。 [佛祖统纪卷四十六、参天台五台山记卷四] (五)位于五台山楼观谷。 本名白鹿寺,沙门睿见住此,持律精严,缁白归信之。 宋太宗闻师道行,乃诏令建寺,一时颇具盛观。 [参天台五台山记卷五] p1371 发布时间:2025-05-20 19:16:18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36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