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六句义 内容: 指实、德、业、同、异、和合六句。 传系古代印度胜论学派之祖优楼佉(梵 Ulūka)所立,至后代慧月(梵 Maticandra)论师乃依据六句义而广开为十句义。 六句义即:(一)实句义(梵 dravya-padārtha),即主谛,又作所依谛。 乃指诸法之实体,有地、水、火、风、空、时、方、我、意等九种。 (二)德句义(梵 guna-padārtha),即依谛,指实句义之属性功能。 胜论经(梵 Vai? esika-sūtra)举出色、香、味、触、数、量、别体、合、离、彼体、此体、觉、乐、苦、欲、瞋、勤勇等十七德;十句义论更加重体、液体、润、行、法、非法、声等七种,共列举二十四德。 (三)业句义(梵 karma-padārtha),即作(用)谛,指实体之运动,有取、舍、屈、伸、行等五种。 (四)同句义(梵 sāmānya-padārtha),即总相谛,又作总谛。 指有性乃诸法所共有。 (五)异句义(梵 vi? esa-padārtha),即别相谛,又作别谛。 指诸法有差别之性质。 或称同异句义。 (六)和合句义(梵 samavāya-padārtha),又作无障碍谛。 乃谓实、德、业、同、异等五句相互摄属而不相离。 [百论卷上破神品、胜宗十句义论、胜宗十句义论释](参阅“十句义”409、“大有”781) p1254 发布时间:2025-05-20 19:13:43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36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