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六无为 内容: 梵语 sadasajskrta。 法相宗对无为法之分类。 无为,谓无因缘造作,又无生、住、异、灭之四相;即真理之异名。 大乘唯识家以无为法为无体,依识变与法性假立六无为。 其法性(依空无我所显真如)之六无为者,即:(一)虚空无为,谓离烦恼、所知诸障所显现之真如,其无障碍恰如虚空,故称虚空无为。 (二)择灭无为,此系就正断障立名。 择灭,即离系之意。 离一切有漏之系缚而显真理,故称择灭无为。 (三)非择灭无为,真如之自性本来清净,离诸杂染,以其非由无漏智之简择力,故称非择灭无为,此乃大乘之解释。 又有为法之缘缺故不生,此不生若灭,即显真理,故称非择灭无为,此亦非由无漏智之简择力,为大小乘共通之解释。 (四)不动无为,指显现于第四静虑之无为。 第四禅唯有舍受,而离苦乐二受,故称不动。 于灭苦乐受处显现寂静之真理,故称不动无为。 (五)想受灭无为,乃显现于灭尽定之无为。 于灭尽定中,灭尽六识心想及苦乐二受,故称想受灭无为。 (六)真如无为,无为乃真实如常而不虚妄变异者,故称真如无为。 六者之中,前五者为诠法性之相的假名,后一者为诠法性之体的假名。 识变(内识所变)之六无为者,即曾闻说虚空等名,随分别有虚空等相,由数习力故,变现似虚空等无为之相,此所现之相,前后相似而无变易,假说为常。 又唯识家或开六无为中之真如无为,成善法真如、不善法真如、无记法真如三者,而立八无为之说。 [成唯识论卷二、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末、百法问答钞卷九](参阅“无为”5112) p1294 发布时间:2025-05-20 19:10:1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36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