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难陀 内容: 梵名 Nanda,巴利名同。 意译作欢喜、嘉乐。 (一)释尊之异母弟。 又作难努、难屠、难提。 娶妻孙陀利(梵 Sundarī),为别于牧牛难陀,而称之为孙陀罗难陀(梵 Sundara-nanda)。 身长一丈五尺四寸,容貌端正,具三十相(唯缺佛相中之白毫相,又耳垂较佛稍短)。 佛陀于尼拘律园度其出家,然出家后犹难忘其妻,屡归妻处。 后以佛陀之方便教诫,始断除爱欲,证阿罗汉果。 于佛弟子中,被誉为调和诸根第一者。 马鸣(梵 A? vaghosa)之名著孙陀罗难陀诗(梵 Saundarananda-kāvya),即以难陀及其妻之故事为题材。 [增一阿含经卷三、佛本行集经卷五十六、大宝积经卷十四、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十一、巴利文本生经、巴利文长老偈第一五七至第一五八偈] (二)本为牧牛者,故称牧牛难陀。 频婆娑罗王曾请佛陀及僧众三月安居,时牧牛者住于附近,日日送乳酪,如是三月而不懈怠;王甚嘉许,遂令之拜见佛陀。 牧者以佛陀虽为一切智人,然出自王宫,岂知牧牛之事,故于参诣佛时,以牧牛之事请问。 佛即以十一事为彼说牧牛之法,牧者始起恭敬心,并出家为佛弟子。 [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无量寿经会疏卷一] (三)佛弟子之一。 为西印度嗢逝尼城大商主难陀之子。 以容貌殊妙,得名孙陀罗难陀。 及长,承父之应许,与五百商贾至舍卫城,然为淫女贤首所惑,荡尽货资。 从者遂归家禀告其父,同时,淫女于其资财用尽后,亦舍之不顾,难陀因而彷徨于街头。 适遇一行乞比丘,乃随比丘入寺出家。 后行乞至淫女家时,复受其惑而犯戒。 佛陀为此而垂施教诲,难陀乃深自忏悔。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一、卷二] (四)唯识十大论师之一。 世称胜军祖师难陀尊者。 印度人,与安慧、净月同时。 安慧就心、心所法之认识,树立唯自体分;师与净月则主张见、相二分说,故有二分家之称。 后以建立新薰种子一说而闻名,即否定种子本有说,主张种子皆系由现行之薰习而新生者;古来称之为新薰家。 所著甚多,曾注释世亲菩萨之唯识三十颂、弥勒菩萨之瑜伽师地论等。 [成唯识论卷一、卷二、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末、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末] (五)六群比丘之一。 系跋难陀之兄弟。 佛世时,难陀常与其余五位恶比丘聚众滋事,成为佛陀制定单堕法第二十二以下二戒之因缘。 (参阅“六群比丘”1297、“难陀跋难陀”6723) p6722 发布时间:2025-05-20 18:28:11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35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