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天台四释 内容: (名数)天台智者释法华经用四释:一因缘释,以四悉檀为因缘,而下四种之释义也。 四悉檀者,一世界悉檀,二各各为人悉檀,三对治悉檀,四第一义悉檀。 四悉檀之义,原出智度论,龙树菩萨判释尊教化一代众生之方法者也。 今转用为释义之方规。 惹众生之乐欲为第一悉檀,使生信为第二悉檀,破恶执为第三悉檀,使入实相,为第四悉檀。 假如第一解经中如是我闻之如是曰:如是者指事之词,指一经所说之事实而云如是。 此为世间通途之释义,使闻者易解以惹世人之乐欲,故是为世界悉檀之因缘释。 二解曰:如是者信顺之辞。 是为举阿难之信。 而劝人之信者。 故为为人悉檀之因缘释。 三解曰:外道经文冠首置阿(无义)、沤(有义)二字,如是者,当惹起他之诤论,故佛教对之而置如是二字。 是以无诤破诤之意,故为对治悉檀之因缘释。 四解曰:如者真如也,是者真如离百非也。 是使入中道实相之释义,故为第一义之因缘释。 以如是四种之悉檀为因缘,而为四种之释义,谓之因缘释。 二约教释,天台分释尊一代教义为藏通别圆四教,就此四教之义各各释其法,谓之约教释。 如释一心为意识,是约三藏教之释也。 如言为阿赖耶识,是约通教之释也。 如谓为如来藏识,是约别教之释也。 如言为三千诸法,是约圆教之释也。 三本迹释,佛身有本地垂迹之二,伽耶山头始成之释迦是垂迹之化佛,更有实之报身,成道于久远之昔,而今实在,是依法华经寿量品而知之。 因依此本地垂迹之二门,而解法义,谓之本迹释。 如解舍利弗等诸佛弟子而谓为比丘之声闻,是约迹之释也,如谓为原是菩萨,是约本之释也。 四观心释。 前三释,虽微者微,密者密,而我省之无所得,则徒劳精而算砂,于是设观心之一释,如解王舍城而云为我一心是也。 何则? 众生之心,原藏如来,佛在王舍城者,示众生之一心,本来佛之所住也。 是以所说之法义,寄于我一心,而观实相之理,故谓之观心释。 法华文句一曰:一因缘,二约教,三本迹,四观心。 始从如是终于而退,皆以四意消文。 而今略书或三二一,贵在得意,不烦笔墨。 发布时间:2025-05-20 17:45:22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34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