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尼师坛 内容: (物名)Niṣīdana,又作尼师但那,史娜曩。 译言坐具。 一曰随坐衣。 亦为卧具。 长四广三。 坐卧时,敷地护身,又布于卧具上护卧具之具也。 以为礼拜之具者,谬也。 寄归传二曰:尼师但那坐卧具也。 行事钞下一曰:四分为身为衣为卧具故制。 慧琳音义一曰:尼师坛,梵语略也。 正梵音具足应云史娜曩,唐译为敷具,今之坐具也。 名义集谓佛初度五人,及迦叶兄弟。 并制袈裟,坐具在袈裟下。 后度诸众,徒侣渐多。 年少比丘,仪容端美,入城乞食,多为女爱。 由是制衣角在左肩,后为风飘,听以尼师坛镇上。 后外道达摩多问比丘,肩上片布,持将何用? 答曰:拟将坐之。 达摩多曰:此衣既为可贵,有大威灵,岂得以所坐之布而居其上? 比丘白佛:由此佛制还以衣角居于左肩,坐具还在衣下。 张希复诗云:共覆三衣中夜寒,披时不镇尼师坛。 即谓此也。 发布时间:2025-05-20 17:10:2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33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