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无作戒 内容: (术语)又云无教,新译曰无表。 戒体有二、一作戒,二无作戒,作戒者,谓受戒时如法动作身口意三业,可见闻之业体。 无作戒者,谓依此时作戒之缘而生于身中不可见闻之业体。 此业体初发之缘,虽由身口意动作(即作戒),而一旦生了,则不假身口意之造作,恒常相续,故称为无作。 作戒于身口动作息时亦灭,而无作戒则一生之中常相续而发防非止恶之功能,是谓之无作戒体。 此戒体向境而防一一之非者,即十戒二百五十戒等。 就能防之体立无作戒,就所防之境分别二百五十等相,为发此无作戒故行作戒也。 行事钞中一之三曰:若单立作,作体谢往,不能防非,又不可常作,故须无作。 长时防非,若单立无作,则起无所从。 不可孤发,要赖作生,二法相藉。 又曰:杂心云:身动灭已与余识俱是法随生,故名无作。 成论无作品云:因心生罪福,睡眠闷等是时常生,故名无作。 又曰:言无作戒者,以非色非心为体。 此无作戒体,或以为色法,或以为心法,或以为非色非心法,凡有三家不同。 发布时间:2025-05-20 05:08:31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3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