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受想各别立蕴 内容: 【受想各别立蕴】 p0731 大毗婆沙论七十四卷十四页云:问:大地法等诸心所中,何故别立受想为蕴;余心所法,不别立耶? 胁尊者言:唯佛通达诸法性相作用差别。 若法堪任独立蕴者;便独立蕴。 若不堪任独立蕴者;便共立蕴。 故不应责。 复次世尊欲以异相异文庄严于义,故作是说。 谓佛若以异相异文庄严于义;则受化者,欣乐受持,不生厌倦。 复次世尊欲现二门、二略、二阶、二隥、二炬、二明、二光、二影,故作是说。 谓如受想各别立蕴,余心所法,亦应别立。 如余心所合立行蕴,受想亦应合立为蕴。 如是则应蕴有无量,或但有三。 以现二门乃至二影,故蕴有五,不减不增。 复次世尊欲显二门法要,是故别立受想为蕴。 谓诸心所,有是根性,有非根性。 若说受别立蕴;当知已说是根心所。 若说想别立蕴;当知已说非根心所。 如根性、非根性,明性、非明性,现见性、非现见性,喜观性、非喜观性,妙性、非妙性,胜性、非胜性,有势力性、无势力性,增上性、非增上性,应知亦尔。 复次受想二法、二界所显;故别立蕴。 谓受蕴、色界所显。 喜乐等受,色界增故。 想蕴、无色界所显。 空识等想,无色界增故。 复次由二法故,诸瑜伽师,于二界劳倦;故别立蕴。 谓受力故,诸瑜伽师,于色界劳倦。 想力故,诸瑜伽师,于无色界劳倦。 复次诸有情类,躭着乐受,执颠倒想;生死轮回,受诸剧苦。 欲令了知此二过患;故别立蕴。 复次受想二法,为因发起二诤根本,胜余法故;别立为蕴。 谓受能发起爱诤根本,想能发起见诤根本。 如能发起二诤根本,如是能发起二杂染、二边、二箭、二戏论、二我所、应知亦尔。 复次受想二法别立识住,故独立蕴。 余心所法,总立识住,故共立蕴。 复次诸瑜伽师,厌恶受想,入灭尽定;故别立蕴。 如施设论说:云何加行,得灭尽定? 以何方便,起灭尽定? 谓初修业者,于一切行,不作功用;亦不思惟。 但作是念:谁未生故,受想得生;谁已生故,受想便灭? 作是念已;能如实知灭定未生故;受想得生。 若灭定生;受想便灭。 知已厌离受想二法,乃至不生;得灭尽定。 由如是等种种因缘,别立受想,各为一蕴。 发布时间:2025-05-20 15:41:41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31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