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所缘缘 内容: 【所缘缘】 p0736 瑜伽五十二卷一页云:云何所缘缘? 谓五识身,以色等五境,如其次第,为所缘缘。 若意识,以一切内外十二处,为所缘缘。 二解 瑜伽八十五卷十二页云:所缘缘者:谓五识身等,以五别境为所缘,第六识身等,以一切法为所缘。 三解 如四缘中说。 四解 成唯识论一卷十二页云:五识岂无所依缘色? 虽非无色;而是识变。 谓识生时,内因缘力,变似眼等色等相现。 即以此相,为所依缘。 然眼等根,非现量得。 以能发识,比知是有。 此但功能,非外所造。 外有对色,理既不成;故应但是内识变现。 发眼等识,名眼等根。 此为所依,生眼等识。 此眼等识,外所缘缘,理非有故;决定应许自识所变为所缘缘。 谓能引生似自识者,汝执彼是此所缘缘? 非但能生。 勿因缘等,亦名此识所缘缘故。 眼等五识,了色等时,但缘和合似彼相故。 非和合相异诸极微有实自体。 分析彼时,似彼相识,定不生故。 彼和合相,既非实有;故不可说是五识缘。 勿第二月等,能生五识故。 非诸极微共和合位,可与五识各作所缘。 此识上无极微相故。 非诸极微有和合相。 不和合时,无此相故。 非和合位,与不合时,此诸极微,体相有异。 故和合位,如不合时,色等极微,非五识境。 有执色等一一极微,不和集时,非五识境;共和集位,展转相资,有粗相生,为此识境。 彼相实有,为此所缘。 彼执不然。 共和集位,与未集时,体相一故。 瓶瓯等物极微等者,缘彼相识应无别故。 共和集位,一一极微,各各应舍微圆相故。 非粗相识,缘细相境。 勿余境识,缘余境故。 一识应缘一切境故。 许有极微,尚致此失;况无识外真实极微。 由此定知自识所变似色等相为所缘缘。 见托彼生。 带彼相故。 五解 成唯识论七卷十九页云:三、所缘缘,谓若有法,是带己相心或相应,所虑所托。 此体有二。 一、亲,二、疏。 若与能缘体不相离,是见分等内所虑托;应知彼是亲所缘缘。 若与能缘,体虽相离;为质、能起内所虑托;应知彼是疏所缘缘。 亲所缘缘,能缘皆有。 离内所虑托,必不生故。 疏所缘缘,能缘或有。 离外所虑托,亦得生故。 第八心品,有义,唯有亲所缘缘。 随业因力,任运变故。 有义、亦定有疏所缘缘。 要仗他变质,自方变故。 有义、二说俱不应理。 自他身土,可互受用。 他所变者,为自质故。 自种于他,无受用理,他变为此,不应理故。 非诸有情种皆等故。 应说此品,疏所缘缘,一切位中,有无不定。 第七心品未转依位,是俱生故;必仗外质。 故亦定有疏所缘缘。 已转依位,此非定有。 缘真如等,无外质故。 第六心品,行相猛利。 于一切位,能自在转。 所依外质,或有或无。 疏所缘缘,有无不定。 前五心品,未转依位,粗钝劣故;必仗外质。 故亦定有疏所缘缘。 已转依位,此非定有。 缘过未等,无外质故。 六解 杂集论五卷三页云:所缘缘者:谓有分齐境所缘故,无分齐境所缘故,无异行相境所缘故,有异行相境所缘故,有事境所缘故,无事境所缘故,事所缘故,分别所缘故,有颠倒所缘故,无颠倒所缘故,有碍所缘故,无碍所缘故;是所缘缘义。 有分齐境所缘者:谓五识身所缘境界。 由五识身各别境界故。 无分齐境所缘者:谓意识所缘境界。 以意识身缘一切法为境界故。 无异行相境所缘者:谓不能了别名想众生意识所缘境界。 由彼于境不能作名字故。 有异行相境所缘者:谓与此相违。 有事境所缘者:谓除见慢及此相应法,余所缘境界。 无事境所缘者:谓前所除所缘境界。 由彼于我处起故。 事所缘者:谓除无漏缘,不同分界地遍行,于事不决了,及未来所缘,余所缘境界。 分别所缘者:谓前所除所缘境界。 由彼唯缘自所分别为境界故。 有颠倒所缘者:谓常等行所缘境界。 无颠倒所缘者:谓无常等行所缘境界。 有碍所缘者:谓未断所知障者所缘境界。 无碍所缘者:谓已断所知障者所缘境界。 发布时间:2025-05-20 15:39:21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31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