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所知诸法差别 内容: 【所知诸法差别】 p0742 瑜伽六十九卷八页云:复次由五种相,建立所知诸法差别,何等为五? 一、由事故,二、由品业差别故,三、由智依处差别故,四、由智差别故,五、由摄余智差别故。 云何由事故? 谓略说一切有为、无为、名所知事。 云何由品业差别故? 谓即此事,复有五品所知差别,及此五品所知作业。 何等为五? 谓此所知,或有假立故名所知,或有胜义故名所知,或有所作究竟故名所知,或有他心净不净行故名所知,或有一切种别故名所知。 若世俗智,能知假立所知。 知假立故;如实了知世俗道理善不善法有罪无罪。 广说乃至缘生法等,一分应远离,一分应修习。 又能了知世俗言说,游行世间。 随因随缘而起众行。 法智、类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能知胜义所知。 知胜义故;能证见修所断法断。 尽智、无生智、能知所作究竟所知。 知所作究竟故;心得决定,无有疑惑。 于自断中,离增上慢。 他心智,能知他心净不净行所知。 由知此故;如实知他所有意乐、界、及随眠。 十力智,能知一切种别所知。 由知此故;能正于他起一切种教诫教授。 能断一切有情疑惑。 能善安置一切有情于善趣果,及解脱中。 有大势力,能作一切有情利益及安乐事。 如是名为五品所知及五种业。 云何由智依处差别故? 谓有二种。 一、自利行,二、利他行。 若随顺断世俗智,若正能断胜义智,若于断所作究竟智,如是诸智,应知依自利行依处。 若于他意乐界及随眠所有他心智,若于一切种别所知中所有十力智,如是二智,应知依利他行依处。 如是名为智依处差别。 云何由智差别故? 谓世俗智、或善、或不善、或无记、或有漏、或无漏,唯是世间。 无漏者,谓于已断一切无学身中可得。 此及所余,总名俗智,亦唯世间。 当知所余法,类智等,是出世间,亦唯无漏。 尽无生智,当知唯于漏尽中生。 若不分别尽及无生;谓我已得诸漏永尽,我未来苦不当复生者;唯是无漏,唯出世间。 若作如是分别者;唯是无漏;世出世间世俗智摄;是未曾得;是阿罗汉相续中生。 他心智,唯是世间。 若在异生,及有学相续中者;是有漏。 若无学相续中者;是无漏。 问:何因缘故,清净身中诸世俗智,说名无漏? 答:由彼身中诸漏随眠,已永断故。 又此诸智,是他心智现所行境。 此他心智,非染污性;非余染污现所行境。 又彼自性,不与一切烦恼相应。 是故此智,由随眠故,由所缘故,由相应故;皆成无漏。 十力智、在如来相续中,是未曾得,唯是无漏,世间智摄。 何以故? 由此一切种智,皆带戏论而现行故。 云何由摄余智差别故? 谓神通智、解脱门智、无碍解智、无诤智、愿智、力无畏念住一切种不共佛法等智,随其所应,当知皆为如前所说诸智所摄。 谓五神通,皆世俗智摄。 若诸异生,及诸有学,相续中者;皆是有漏。 若在无学相续中者;皆是无漏。 第六神通,尽及无生二智所摄。 尽无生智,如前应知。 空解脱门智,八智所摄。 谓法智、类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及出世间尽无生智。 无愿解脱门智,六智所摄。 谓法智、类智、苦智、集智、尽智、无生智。 无相解脱门智,五智所摄。 谓法智、类智、灭智、尽智、无生智。 无碍解智、无诤智、愿智十力等一切不共佛法智,皆世俗智摄。 皆是无漏。 在阿罗汉,及如来相续中,如其所应,尽当知。 诸解脱门建立相,如本地分已说。 不共佛法,及无碍解等,如菩萨地已说。 发布时间:2025-05-20 15:25:34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31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