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所化有情有共不共 内容: 【所化有情有共不共】 p0744 佛地经论七卷十七页云:一切如来所化有情,为共不共? 有义、皆共。 以一一佛,皆能化度一切有情;福德智能,一切平等。 三无数劫,勤修行愿,同为拔济一切有情,求菩提故。 如说一佛所化有情,即一切佛。 有义、不共。 以佛所化诸有情类,本相属故。 是故如来底沙佛时,曾与慈氏同为弟子。 佛观释迦所化有情,善根先熟,慈氏所化,善根后熟。 又观慈氏因行先满,释迦后满。 遂于一处,入火光定,令释迦见;七日七夜,不下一足。 一颂赞叹。 令超慈氏,在前成佛。 又佛将欲入涅槃时,作如是言:我所应度,皆已度讫。 又契经说:佛涅槃时,观一所化,现在非想非非想处;当生此间,应受佛化。 留一化身,潜住此界。 先所受身,现入涅槃,彼从非想非非想没,来生此间;佛所留化,为说妙法;成阿罗汉。 尔时化身,方没不现。 又诸经中处处宣说:能化、所化、相属决定。 是故诸佛所化不共。 如实义者:有共不共。 无始时来,种姓法尔,更相系属;或多属一,或一属多。 菩萨因时,成熟有情,亦不决定。 或共不共。 故成佛已;或共化度,或别化度。 若所化生,一向共者;何须多佛。 一佛能化一切生故。 唯应一佛常住世间,教化众生。 余佛皆应入永寂灭。 佛亦不应化余众生,令趣大乘。 以无用故。 但应化彼令得三乘,入永寂灭。 以易得故。 谁有智者舍易就难,然灯助日,是故所化非一向共若所化生,一向不共;菩萨不应发弘誓愿,历事诸佛,修学大乘。 苏达那等,亦不应事多善知识。 诸佛不应以己所化,付嘱后佛。 如是等事,皆悉相违。 是故不应一向不共。 虽一一佛,有化一切有情功能;然诸有情,于无缘佛,不肯受化;亦不见闻。 虽一一佛,尽未来际,常住世间,教化无量诸有情类;而随所宜,现种种化。 或现等觉,或现涅槃;或名释迦,或慈氏等。 随一化相所度有情,言皆度讫。 生非想者,宜见释迦化相得度;故留化待,亦不相违。 若诸如来,同一所化;何佛现前而化彼耶? 诸佛皆有悲愿力故;不可一化,余皆止息。 但有缘佛,同处同时,后得智上,各现一化。 其状相似,不相障碍,更相和杂,为增上缘,令所化生,识如是变:谓见一佛,为现神通,为说正法。 如是等事,不可思议。 非唯识理不可解了。 发布时间:2025-05-20 15:24:38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31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