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阿罗汉果但可退失现法乐住 内容: 【阿罗汉果但可退失现法乐住】 p0784 俱舍论二十五卷四页云:经部师说:从阿罗汉、亦无退义。 彼说应理。 云何知然? 由教理故。 如何由教? 经言:苾刍! 圣慧断惑,名为实断。 又契经言:我说有学,应不放逸;非阿罗汉。 虽有经言佛告庆喜我说利养等亦障阿罗汉;而不说退阿罗汉果。 但说退失现法乐住。 经言不动心解脱身作证。 我定说无因缘从此退故。 若谓有退,由经说有时爱解脱;我亦许然。 但应观察彼之所退,为应果性? 为静虑等? 然彼根本静虑等持,要待时现前故;名时解脱。 彼为获得现法乐住,数希现前;故名为爱。 有说此定是所爱味。 诸阿罗汉果性解脱,恒随逐故;不应名时。 更不欣求,故不名爱。 若应果性,容有退者;如何世尊但说所证现法乐住,有可退理。 由此证知诸阿罗汉,果性解脱,必是不动。 然由利等扰乱过失,有于所得现法乐住退失自在。 谓诸钝根。 若诸利根;则无退失。 故于所得现法乐住,有退无退故;名退不退法。 如是思等,如理应思。 不退、安住、不动、何别? 非练根得,名为不退。 练根所得,名为不动。 此二所起殊胜等至,设遇退缘;亦无退理。 安住法者:但于已住诸胜德中,能无退失;不能更引余胜德生。 设复引生;从彼可退。 是不退等三种差别。 然乔底迦、昔在学位,于时解脱,极啖味故;又钝根故;数数退失,深自厌责,执刀自害。 由于身命无所恋惜,临命终时,得阿罗汉,便般涅槃。 故乔底迦、亦非退失阿罗汉果。 又增十经作如是说;一法应起,谓时爱心解脱。 一法应证,谓不动心解脱。 若应果性名为时爱心解脱者;何故于此增十经中再说应果。 又曾无处说阿罗汉果名为应起;但说名应证。 又说钝根所摄应果,名为应起,为显何义? 若为显彼能起现前;则余利根,最应能起。 若为显彼应起现前;亦余利根,最所应起。 故此解脱非应果性。 若尔;何故说时解脱应果? 谓有应果,根性钝故;要待时故,定方现前。 若与彼相违,名不时解脱。 阿毗达磨,亦作是言:欲贪随眠,由三处起。 一、欲贪随眠,未断遍知故。 二、顺彼经法,正现在前故。 三、于彼正起非理作意故。 前谓彼据具因生说;后有何法因不具生。 是名由教。 如何由理? 若阿罗汉有令烦恼毕竟不起治道已生;是则不应退起烦恼。 若阿罗汉此道未生;未能永拔烦恼种故;应非漏尽。 若非漏尽;宁说为应。 是名由理。 发布时间:2025-05-20 15:15:4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31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