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放逸 内容: 【放逸】 p0796 瑜伽八十九卷八页云:于诸善品,不乐勤修;于诸恶法,心无防护;故名放逸。 二解 此中放逸、是现前观四障之一。 瑜伽九十五卷十六页云:云何放逸? 谓略而言,若邪思惟,若邪寻思,若邪戏论,是名放逸。 当知若于不应思处而强思惟;名邪思惟。 谓或思惟我于过去世,为曾有耶? 乃至广说。 于未来世,于内犹豫、我为是谁? 谁当是我? 今此有情,从何而来? 于是没已,当往何所? 或思世间。 谓世间常。 乃至广说。 如是或谓世间有边。 乃至广说。 或思有情。 谓命即身。 乃至广说。 或思有情业果异熟,谓妄思惟此作此受。 乃至广说。 或复思惟诸静虑者静虑境界。 或思诸佛诸佛境界。 如来灭后,若有若无。 乃至广说。 彼由世俗胜义善巧,于是一切,二因缘故;不应思惟。 一、非思惟所缘境故。 二、由其事无所有故。 若有思求非思境事,或有思求无所有事;如是一切,皆无所得。 唯有令心转增迷乱。 若于此中不如正理强思惟者;虽有一类,由宿因力,或起厌离,或起厌离相应作意,缘实境界,于其中间暂尔现行;而复于彼、见为过患,生不实想。 如是思惟世间等法,能引无义。 邪寻思者:当知即是欲等寻思。 邪戏论者:复有六种。 谓颠倒戏论,唐捐戏论,诤竞戏论,于他分别胜劣戏论,分别工巧养命戏论,躭染世间财食戏论。 如是一切,总名放逸。 为欲断除此放逸故;如来亲自为教诲者。 为堪受化,补特伽罗、闻已,速能断诸放逸。 三解 显扬一卷九页云:放逸者:谓总贪瞋痴懈怠为体。 由依此故,心不制止恶不善法:及不修习彼对治法;障不放逸为业。 乃至增长放逸为业。 如经说:夫放逸者,是生死迹。 乃至广说。 四解 成唯识论六卷十九页云:云何放逸? 于染净品,不能防修,纵荡为性。 障不放逸,增恶损善所依为业。 谓由懈怠及贪瞋痴,不能防修染净品法;总名放逸。 非别有体。 虽慢疑等,亦有此能;而方彼四,势用微劣障三善根、遍策法故。 推究此相,如不放逸。 五解 集论一卷九页云:何等放逸? 谓依懈怠及贪瞋痴,不修善法;于有漏法,心不防护为体? 憎恶损善所依为业。 六解 五蕴论五页云:云何放逸? 谓即由贪瞋痴懈怠故;于诸烦恼,心不防护;于诸善品,不能修习;为性。 七解 广五蕴论十一页云:云何放逸? 谓依贪瞋痴懈怠故,于诸烦恼,心不防护;于诸善品,不能修习为性。 不善增长,善法退失,所依为业。 八解 俱舍论四卷五页云:逸、谓放逸。 不修诸善。 是修诸善所对治法。 九解 法蕴足论八卷九页云:云何放逸? 谓于断不善法,集善法中、不修,不习,不恒作,不常作,舍加行,总名放逸。 十解 品类足论一卷三页云:放逸云何? 谓不修善法性。 十一解 品类足论三卷二页云:放逸云何? 谓于断恶法具足善法中,不修不习,不别修习,不坚作,不常作,不勤修习性;是名放逸。 十二解 界身足论上三页云:放逸云何? 谓于断不善法,引集善法,不坚住作,不恒常作,不亲不近,不修不习;是名放逸。 十三解 入阿毗达磨论上八页云:不修善法,名为放逸。 违前所说不放逸性。 即是不能守护心义。 发布时间:2025-05-20 15:14:1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31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