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烦恼断差别 内容: 【烦恼断差别】 p1193瑜伽五十九卷六页云:复次云何能断烦恼? 齐何当言已断烦恼? 从何烦恼而可说断断诸烦恼、为顿为渐? 云何次第、断诸烦恼? 诸烦恼断、复有几种? 烦恼断已;有何等相? 诸烦恼断、有何胜利? 谓善法资粮已积集故;已得证入方便地故;证得见地故;积习修地故;能断烦恼。 得究竟地、当言已断一切烦恼。 复有差别。 谓由修习四种瑜伽,能断烦恼。 若善修习如是四种;当言已断一切烦恼。 四种瑜伽,如声闻地,已说其相。 复有差别。 谓相续成熟故;得随顺教故;内正作意故;对治道生故;能断烦恼。 修对治道、已到究竟,当言已断一切烦恼。 复有差别。 谓了知烦恼事故;了知烦恼自性故;了知烦恼过患故;烦恼生已,不坚着故;摄受对治故;能断烦恼、对治生已,当言已断一切烦恼。 复有差别。 修奢摩他故;修毗钵舍那故;能断烦恼。 若诸相缚、已得解脱。 诸粗重缚、亦得解脱;当言已断一切烦恼。 如世尊言:相缚缚众生,亦由粗重缚。 善双修止观,方乃俱解脱。 复有差别。 谓了知所缘故;喜乐所缘故;能断烦恼。 所依已灭故;已得转依故;当言已断一切烦恼。 复次从彼相应及所缘故;烦恼可断。 所以者何? 对治道生,烦恼不起,得无生法,是故说名断彼相应。 相应断已;不复缘境。 故从所缘、亦说名断。 复次见断烦恼、顿断非渐。 所以者何? 由现观智谛现观故;能断见道所断烦恼。 然此现观、与坏缘谛作意相应,是故三心、顿断一切迷苦谛等见断烦恼。 修断烦恼、渐次而断。 数数修道,方能断故。 复次最初应断不善事业及诸恶见。 谓在家者。 次复应断乐出家障。 谓欲寻思、恚寻思、害寻思。 次复应断不定心者三摩地障。 谓眷属寻思、国土寻思、不死寻思。 次复应断得作意障。 谓乐远离品身诸粗重。 次复应断见断烦恼。 次复应断修断烦恼。 次复应断属苦属懮属乐属喜及属诸舍诸定障品障碍烦恼。 次复有一补特伽罗、应断所知障品诸障。 由此次第,应断烦恼。 复次诸烦恼断,当知多种;略则为二。 一、诸缠断,二、随眠断。 诸缠断者:谓贪瞋断,乃至疑断。 萨迦耶见断,乃至邪见断。 见苦所断断,乃至修道所断断。 欲界所系断,乃至无色界所系断。 散乱断,晓悟断,羸劣断,制伏断,离系断。 当知离系断,即是随眠断。 复次烦恼断已;于可爱法、若劣若胜,若现在前,若不现前,虽猛利见而观察之;亦不染着。 如于可爱而不生爱,如是于可瞋法、亦不生瞋,于可痴法、亦不生痴。 又眼见诸色,不喜不爱;但住于舍,正念正知。 如眼见色,乃至意知法、亦尔。 又性少欲,成就第一真实少欲。 如少欲,如是,喜足、远离、勇猛精进、安住正念、寂定、聪慧、亦尔。 于无戏论,任性好乐。 于有戏论,策励其心,方能缘虑。 如是等辈、当知烦恼已断之相。 复次烦恼断者、有多胜利。 谓随证得超越懮苦,超越喜乐,超越色想,及与有对种种姓想,超恶趣苦,超越生等一切种苦。 又证安隐,第一安隐。 又证清凉,第一清凉。 又得第一现法乐住。 随其自心,自在而转。 若行若住、随其所乐所证之法,无复退转。 于自义利,圆满究竟。 于诸所作,无复希望。 或复有一、修利他行,为欲利益安乐众生,哀愍世间,令诸天人利益安乐。 当知烦恼断者、有如是等众多胜利。 二解 显扬三卷二十页云:诸烦恼断、多种差别。 谓有诸缠断、有随眠断;有由世间道,有由出世间道;有由声闻乘作意,有由独觉乘作意,有由菩萨乘作意;有暂时断,有毕竟断。 诸如是等、烦恼断灭差别、应知。 发布时间:2025-05-20 14:30:5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30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