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慈愍观初修业者应如是取相 内容: 【慈愍观初修业者应如是取相】 p1269瑜伽三十二卷十二页云:依慈愍观初修业者、于外亲品怨品及中庸品,善取相已;处如法座。 由利益安乐增上意乐俱行定地作意,先于一亲一怨一中庸所,发起胜解。 于此三品,由平等利益安乐增上意乐俱行作意,欲与其乐。 如是念言:愿彼求乐诸有情类、皆当得乐。 谓或无罪欲乐,或无罪有喜乐,或无罪无喜乐。 次后或于二亲、或于三亲、或于四亲、或于五亲、十亲、二十、三十、如前乃至遍诸方维、其中亲品、充满无间,发起胜解。 于中乃至无有容受一杖端处。 如于亲品,如是于怨、及中庸品、当知亦尔。 又彼不舍慈愍加行,即由修习如是慈愍,于诸念住,能正趣入。 云何趣入? 谓趣入时,应当发起如是胜解:如彼于我,谓亲、谓怨、谓中庸品。 我既欲乐厌背其苦,如是名为于其内身修循身观;余亦于彼,谓亲、谓怨、谓中庸品。 如我,彼亦欲乐背苦。 如是名为于其外身修循身观。 如我既尔;彼诸有情、亦复如是。 如我自欲求得胜乐,彼诸有情、亦复如是。 彼诸有情、与己平等,与己相似;我当与彼利益安乐。 如是名为于内外身修循身观。 此四念住、总缘诸蕴为境界故;当知说名坏缘念住。 若修行者、但取色相;谓取显相、形相、表相。 于亲品、怨品、及中庸品,而起胜解。 由此建立唯身念住。 彼复依止胜解作意,能正趣入真实作意。 谓趣入时,起此胜解。 我于乃至无量有情,发起胜解利益安乐增上意乐。 如是我从先际已来所有亲品怨品及中庸品、落谢过去诸有情类,其数无量,甚过今者胜解所作。 如是过去诸有情类、为我亲已;复为我怨。 为我怨已;复为我亲。 为怨亲已;复为中庸。 为中庸已;复为亲怨。 由是义门,一切有情、平等平等,无有少分亲性、怨性、及中庸性、而非真实。 由是因缘,遍于三品,起平等心;平等应与利益安乐。 如从先际,如是后际于生死中当复流转、应知亦尔。 又我于彼先际已来诸有情类,未曾发起慈愍之心;彼皆过去。 今起慈愍、复有何益。 但为除遣自心垢秽,令得清净;故起念言:当令过去诸有情类、皆得安乐。 诸未来世非曾有者、亦皆令彼当得安乐。 如是趣入真实作意慈愍住中,诸福滋润,诸善滋润。 望前所修胜解作意慈愍住中所获福聚,彼于百分不及此一;彼于千分不及此一;彼于数分算分计分邬波尼杀昙分不及此一。 余如前说。 发布时间:2025-05-20 14:28:4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30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