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悲与大悲差别 内容: 【悲与大悲差别】 p1173佛地经论五卷十一页云:声闻等悲、不能拔济一切有情;唯缘欲界少分行相,暂时而转。 如来大悲,普能拔济一切有情;通缘三界遍满行相,恒时而转。 二解大毗婆沙论八十三卷四页云:问:悲与大悲、有何差别? 答:名即差别。 谓名为悲,名大悲故。 复次悲以无瞋善根为自性。 大悲以无痴善根为自性。 复次悲对治瞋不善根。 大悲对治痴不善根。 复次悲在四静虑。 大悲唯在第四静虑。 复次悲是无量摄。 大悲非无量摄。 复次悲在异生圣者身中成就。 大悲唯在圣者身中成就。 复次悲在声闻独觉及佛身中成就。 大悲唯在佛身成就。 复次悲但能悲而不能救。 大悲能悲亦复能救。 如有二人、住大河岸,见有一人为水所溺。 一唯扼手悲嗟而已,不能救之,悲亦如是。 第二悲念,投身入水、而救济之。 大悲亦尔。 尊者世友、作如是说:悲但缘欲界苦所苦有情。 大悲缘三界苦所苦有情。 复作是说:悲但缘麁苦所苦有情。 大悲缘麁细苦所苦有情。 复作是说:悲但缘苦苦所苦有情。 大悲缘三苦所苦有情。 复作是说:悲但缘身苦所苦有情。 大悲缘身心苦所苦有情。 复作是说:悲但缘现法苦所苦有情。 大悲缘现法及后法苦所苦有情。 复作是说:悲但缘近苦所苦有情。 大悲缘近远苦所苦有情。 复作是说:悲但缘现在苦所苦有情。 大悲缘三世苦所苦有情。 大德说曰:大悲是佛第四静虑不共住法。 能远随行,能细随行,能遍随行。 普于一切怨亲中品诸有情类,平等而转。 悲与异生声闻独觉、皆等成就。 定不能缘色无色界。 悲与大悲、是谓差别。 发布时间:2025-05-20 14:20:44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30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