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苦谛四行 内容: 【苦谛四行】 p0845 大毗婆沙论七十九卷九页云:谓缘苦谛、有四行相。 一、苦,二、非常,三、空,四、非我。 伤痛逼迫,如荷重担,违逆圣心;故名为苦。 由二缘故,说名非常。 一、由所作,二、由属缘。 由所作者:诸有为法,一剎那顷,能有所作。 第二剎那,不复能作,由属缘者:诸有为法,系属众缘,方有所作。 违我所见,故名为空。 违于我见,故名非我。 复次粗重所逼,故名为苦。 性不究竟,故名非常。 内离士夫作者受者;遣作受者,故名为空。 性不自在,故名非我。 又云:问:有四行相、观生死果,何故此果、但名苦谛;不名非常空非我谛? 答:亦应说为非常等谛,而不说者;是有余说。 复次既说为苦谛;当知已说为非常空及非我谛。 以相同故。 复次苦相不共,唯有漏法,是苦非余;故名苦谛。 非常等三、是余共相。 谓非常相,三谛皆有。 空非我相,遍一切法。 故此不名非常等谛。 复次苦违诸有。 有情闻之,能舍生死。 故名苦谛。 美妙饮食,持与小儿,若语是苦;彼便远弃。 语非常等,彼无舍心。 是故不名非常等谛。 复次生死有苦愚智同信。 外道闻之,亦不诽谤。 闻非常等,有不生信。 故名苦谛。 非非常等。 复次能知所知,易分别故,但名苦谛。 非非常等。 谓佛世尊,说有苦智。 故此所知,但名苦谛。 如智、所知;觉、所觉、根、根义,行相、所缘,有境、及境,应知亦尔。 复次此苦谛名,旧所传说。 是旧文句。 过去诸佛,过殑伽沙,皆以苦名表示此谛。 今佛亦尔。 故不应责。 复次此谛四相,苦相最初。 是故世尊但名苦谛。 发布时间:2025-05-20 14:15:10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30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