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数论外道 内容: 【数论外道】 p1334成唯识论述记四卷十九页云:谓有外道,名劫比罗。 古云:释毗罗。 讹也。 此云黄赤。 鬓发面色,幷黄赤故。 今西方贵婆罗门种,皆黄赤色也。 时世号为黄赤色仙人。 其后弟子之中上首,如十八部中部主者,名筏里沙。 此翻为雨。 雨时生故,即以为名。 其雨徒党,名雨众外道。 梵云僧佉。 此翻为数。 即智能数。 数度诸法,根本立名。 从数起论,名为数论。 论能生数,亦名数论。 其造数论及学数论,名数论者。 此师所造,金七十论。 谓有外道,入金耳国,以铁鍱腹,顶戴火盆,击王论鼓,求僧论议。 因诤世界初有后无,谤僧不如外道。 遂造七十行颂,申数论宗。 王意朋彼,以金赐之。 外道欲彰己令誉,遂以所造,名金七十论。 彼论长行,天亲菩萨之所造也。 下第四卷,更当广述。 依金七十论,立二十五谛。 总略为三,次中为四,广为二十五。 彼论云:略为三者:谓变易,自性,我知。 变易者:谓中间二十三谛。 自性所作,名为变易。 自性者:冥性也。 今名自性,古名冥性。 今亦名胜性。 未生大等,但住自分,名为自性。 若生大等,便名胜性。 用增胜故。 我知者:神我也。 中为四者:一、本而非变易。 谓即自性。 能生大等,故名为本。 不从他生,故非变易。 二、变易而非本。 一说:谓十六谛。 即十一根,及五大,总十六谛。 又说:但十一根。 唯从他生,名为变易。 不能生他,是故非本。 三、亦本亦变易。 一说:谓七谛。 即大,我慢,及五唯量。 又说:幷五大。 合十二法。 谓从他生,复生他故。 四、非本非变易。 谓神我谛。 广为二十五谛者:一、自性,二、大,三、我慢,四、五唯,五、五大,六、五知根,七、五作业根,八、心平等根,九、我知者。 于此九位,开为二十五谛。 问:自性云何能与诸法为生因也? 答: 三德合故;能生诸谛。 三德者:梵云萨埵,此云有情。 亦言勇健。 今取勇义。 梵云剌阇,此名为微。 牛毛尘等,皆名剌阇。 亦名尘坌。 今取尘义。 梵云答摩,此名为暗。 钝暗之暗。 三德应名勇尘暗也。 若傍义翻;旧名染粗黑,今云黄赤黑。 旧名喜懮暗,今名贪瞋痴。 旧名乐苦痴,今言乐苦舍。 外人问曰:此我知者,作受者耶? 答:是受者。 三德、作故。 问:既非作者;用我何为? 答曰:为领义故。 义之言境。 证于境也。 我是知者,余不能知。 又从冥性既转变已;我受用故。 次第生者;自性本有,无为常住,唯能生他,非从他生。 由我起思,受用境界;从自性先生大。 大者、增长之义。 自性相增,故名为大。 或名觉,亦名想,名遍满,名智,名慧。 从大生我执。 我执者:自性起用,观察于我,知我须境,故名我执。 初亦名转异,亦名脂腻。 有说:我慢生五大五唯十法。 五大者:谓地水火风空。 别有一物,名之为空。 非空无为,空界色等。 五唯者:谓声触色味香。 有说:慢但生五唯。 五唯生五大。 五大生十一根为我受用。 先作五唯量者定义。 唯定用此成大根等。 若约此说;色成于火大,火大成眼根。 眼不见火,而见于色。 声成于空,空成于耳。 耳不闻空,而闻于声。 香成于地,地成于鼻。 鼻不闻地,而闻于香。 味成于水,水成于舌。 舌不得水,而尝于味。 触成于风,风成于身。 身不得风,而得于触。 此中所说,约别成义。 有说:五唯总成五大。 五大总成五根者也。 五作业根,心平等根,亦皆总成。 为用五唯,须十一根。 十一根不能自有,藉五大成。 佛法所造,是彼能造。 故十一法,变易非本。 顺此后解。 即今西方,犹有二诤。 次生十一根。 初生五知根。 五知根者:谓眼耳鼻舌皮。 次生五作业根。 五作业根者:一、语具,二、手,三、足,四、小便处,五、大便处。 此中语具,谓语所须口舌等是。 此中手足,即分皮根少分为之。 前取总皮,今取支故。 又此男女大遗根等,有别作用,故别立也。 次生心根。 金七十论分别为体。 有说:此是肉心为体。 神我以思为体。 故因明说:执我是思。 三德是生死因。 由所转变扰乱我故;不得解脱。 知二十三谛转变无常,生厌修道,自性隐迹,不生诸谛;我便解脱。 发布时间:2025-05-20 14:09:0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30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