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垢清净十相 内容: 【垢清净十相】 p0882 瑜伽七十四卷二十页云:云何垢清净十相? 一、远离懈怠垢而行惠施。 谓或内、或外,或近、或远,或身疲倦、或不疲倦,或身羸劣、或不羸劣,而常惠施。 二、远离贪垢而行惠施。 谓于财物。 三、远离瞋垢而行惠施。 谓于求者。 四、远离痴垢而行惠施。 谓于因果。 五、远离障垢而行惠施。 言障垢者,谓四种障。 一、不串习,二、匮乏,三、躭湎,四、观果。 六、善分布而行惠施。 此即远离非道理垢。 谓贫乏者,于自仆从;若中财者,即于彼所、及贫苦所;若大财者,即于彼所,亦于其余来求者所。 七、由圆满而行惠施。 此即远离诸减少垢。 谓事圆满,意乐圆满。 事圆满者:复有七相。 一、施资产事,二、施国土事,三、施有情事,四、施庄严事,五、施舍宅事,六、施居处事,七、施内身事。 意乐圆满者:谓于内身及外财宝,获得自性无着意乐。 八、由清净而行惠施。 此即远离不清净垢。 谓由十种清净,即无着无取等。 如本地分广说。 九、善观察而行惠施。 此即远离恶慧垢。 谓观察施物,观察意乐,观察其田。 观察施物者:谓观察受用,胜于积聚。 观察惠施,胜于受用。 何以故? 若唯积聚;不能自益,不能益他;非现法利,非后法利。 若诸菩萨,唯自受用;名自饶益,非饶益他。 名现法利,非后法利。 若诸菩萨、能行惠施,便自发生广大欢喜;名自饶益,名饶益他;名现法利,名后法利。 观察意乐者:当知意乐、略有四种。 一、于因中无倒意乐,二、于果中无着意乐,三、于有情悲愍意乐,四、于一切智智圆满意乐。 由如是等诸意乐故而行惠施。 观察田者:当知略由五相。 一、于是处,乞求可得。 二、于是处、已有乞求;复加贫匮。 三、于是处、已有贫匮;复无依怙。 四、于是处、有无依怙;复行恶行。 是名为田。 五、于是处、虽无此等;而有修行善行可得。 由七种相,当知非田。 一、乞求者、极大暴恶,曾为怨害;归依怨害而有所求。 二、劝为善事,终不能得。 三、心怀染污;为染污事而有乞求。 四、于损恼而有乞求。 五、乞求者,或自是魔,或魔所魅,非处乞求。 六、乞求父母;或复随一非所施物。 七、能为无义。 由此等相,当知是名观察非田。 十、具方便德而行惠施。 此即远离无方便过失垢。 此中方便者,谓串习施,不顾身命,悲愍有情,真实义智,无上菩提。 胜解教导,强力逼迫,处任报恩生及神力。 发布时间:2025-05-20 13:58:23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29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