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占星术 内容: 英语 Astrology。 为藉星辰占卜吉凶之术。 即依据行星与星宿之位置及形态,以占卜个人与国家命运吉凶之术。 亦为一种判断善恶之术。 自古各国均有此术。 在印度,最早始于梨俱吠陀时代,有关之记载散见于吠陀文献。 阿闼婆吠陀即载有多种关于现实之咒法,同时开始出现二十八宿(梵 astāvij? ati-naksatrāni)之名。 至印度教圣典富兰那(Purāna)之时代,有一种最具印度风格之占星术出现。 据推测,印度之二十八宿乃传自西方;复有去牛宿(梵 Abhijit,织女星)而成二十七宿之说,为印度占星术之特色。 维拉哈米拉(梵 Varāhamihira, 505~587)为占星术者之代表,精于西方天文学,着普利赫特桑希达(梵 Brhat-sajhitā)、普利赫迦达卡(梵 Brhajjātaka)二书,为古代占星术与判断吉凶之集大成者。 夏尔都拉卡如那瓦达那(梵 ? ārdūlakarnāvadāna)一经,在西元三世纪时被译为中文,先后有摩登伽经(竺律炎、支谦共译)、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竺法护译)等译名,此经即有关当时印度天文学及占星术,其内详述二十八宿之名称、数量、形相、行程、神座等,并说明出生在某星宿下者之命运、性格、职业之选择、日常生活之吉凶等事。 西元六世纪之大集经及其他佛教经典亦有关于占星术之说。 又有关于各种天文、占星之悉檀多(梵 Siddhānta)一书之问世,西方十二宫(梵 rā? i)亦于此时出现。 由二十八宿、七曜、十二宫组成之占星术,即为今日流行于我国、日本的占星术之源流,不空(705~774)所译之宿曜经为其代表作。 佛陀反对在其教义中援用占星术以及占卜吉凶。 然于佛陀入灭后,由于密教之发展,占星术遂发展为重要之一环。 在我国、印度皆有很多占星法。 以供养星为目的之陀罗尼(梵 dhārani),促成众多之宗教仪式发达。 其中以一行(683~727)所作之“北斗七星护摩法”为最著。 北斗七星之信仰系缘自我国之五行说,佛教亦采用之。 在日本,透过汉译经典,传入很多印度之占星法,尤为密教之僧侣所用,占星术遂仪式化,至今仍颇为流传。 [大方等大集经卷二十“三昧神足品”、卷四十一星宿品、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下、大智度论卷八、大日经疏卷四](参阅“佛教天文学”2671) p1600 发布时间:2025-05-20 13:44:01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29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