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右绕 内容: 梵语 pradaksina,巴利语 padakkhina。 音译作钵喇特崎拏。 又作右旋、旋右、右绕。 即以右向中央之尊像旋绕以表尊敬之意;即尊像在行者之右手边。 为表示礼敬之行道方式。 印度自古即盛行此一礼法,以表示对佛、塔、尊宿等之敬意。 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七上):“稽首佛足,右绕三匝。 ”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旋右观时章(大五四·二二五中):“钵喇字缘,乃有多义,此中意趣,事表旋行。 特崎拏,即是其右,总明尊便之目,故时人名右手为特崎拏手,意是从其右边,为尊为便,方合旋绕之仪。 ” 然右旋之古义甚多,依南山道宣之释门归敬仪卷下、义净之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之说,则向尊者右手边而旋,出于其左手边,是为右绕;反之,即为左绕。 另据道宣之关中创立戒坛图经、道宣律师感通录所载,则揭出“东回左转,南出而返”之说,是为左旋之意。 道宣于不同之著作所提出之绕佛作法各异,颇令后世产生混淆之感。 若依据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三释僧像篇所阐释者,则知绕旋之时,本有绕佛与绕坛两种之别,绕佛时本乎致敬,绕坛则便乎行事;致敬则必须右绕,以表示执侍之恭勤;行事则必须左绕,俾使尊卑上下合于伦序。 禅林象器笺卷十礼则门:“忠按:禅林巡堂者,左绕而准绕坛仪;寻常行道者,右绕而准绕佛仪。 ”又慧琳音义卷二十一列出卍字形与白毫右旋之图。 准此可知,无论右绕、左绕,皆以尊者之左右为标准而绕行之。 右绕之时,或仅绕行一周,或三匝(称右绕三匝)、七匝,乃至百匝、千匝不等,皆随礼敬者之意。 较常采用者为右绕三匝,据贤者五戒经载,旋塔三匝乃表示礼敬三尊,以期灭除三毒之意。 释氏要览卷中亦谓,三匝表示三业,七匝表示七支。 此外,有关右绕之功德,据提谓波利经所载,右旋绕佛可得下列五福:(一)于后世得端正美色之形相。 (二)音声清妙。 (三)得以生天。 (四)生于王家,其位尊贵。 (五)终究能证涅槃。 [大智度论卷六十七、大唐西域记卷二、法苑珠林卷三十七、万善同归集卷二] p1616 发布时间:2025-05-20 13:00:33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28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