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无惭无愧差别 内容: 【无惭无愧差别】 p1076俱舍论四卷十页云:论曰:此中无惭无愧别者,于诸功德、及有德者,无敬无崇,无所忌难,无所随属,说名无惭。 即是恭敬所敌对法,为诸善士所诃厌法,说名为罪。 于此罪中,不见怖畏;说名无愧。 有余师说:于所造罪,自观无耻;名曰无惭。 观他无耻,说名无愧。 若尔;此二所观不同,云何俱起? 不说此二、一时俱起,别观自他。 然有无耻、观自时胜,说名无惭。 复有无耻、观他时增,说为无愧。 惭愧差别,翻此应知。 谓翻初释,有敬有崇,有所忌难,有所随属;说名为惭。 于罪见怖,说名为愧。 翻第二释,于所造罪,自观有耻;说名为惭。 观他有耻,说名为愧。 二解大毗婆沙论三十四卷十七页云:无惭、无愧、有何差别? 答:于自在者无怖畏转、是无惭。 于诸罪中,不见怖畏,是无愧。 如是差别。 问:何故复作此论? 答:阿毗达磨、说此二法,展转相应,其相相似;今欲分别无惭无愧性相差别,故作此论。 谓于自在者无怖畏转是无惭,于诸罪中不见怖畏是无愧。 复次不恭敬、是无惭;不怖畏、是无愧。 复次不厌贱烦恼、是无惭;不厌贱恶行、是无愧。 复次作恶不自顾,是无惭;作恶不顾他,是无愧。 复次作恶不自羞,是无惭;作恶不耻他,是无愧。 复次作恶不羞耻,是无惭;作恶而傲逸,是无愧。 复次独一造罪而不羞耻,是无惭;对他造罪而不羞耻,是无愧。 复次若对少人造罪而不羞耻,是无惭;若对众人造罪而不羞耻,是无愧。 复次若对恶趣有情造罪而不羞耻,是无惭;若对善趣有情造罪而不羞耻,是无愧。 复次若对愚者造罪而不羞耻,是无惭;若对智者造罪而不羞耻,是无愧。 复次若对卑者造罪而不羞耻,是无惭;若对尊者造罪而不羞耻,是无愧。 复次若对在家者造罪而不羞耻,是无惭;若对出家者造罪而不羞耻,是无愧。 复次若对非亲教轨范造罪而不羞耻,是无惭;若对亲教轨范造罪而不羞耻,是无愧。 复次若作恶时不羞天者,是无惭;若作恶时不耻人者,是无愧。 复次于诸恶因不能诃毁,是无惭;于诸恶果不能厌怖,是无愧。 复次贪等流,是无惭;痴等流,是无愧。 是谓无惭无愧差别。 发布时间:2025-05-20 08:23:36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24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