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胜论学派 内容: 胜论,梵名 Vai? esika,巴利名 Visesikā,音译作吠世色迦、吠世史迦、毗世师、卫世师、卫生息、鞞崽迦。 又作最胜学派、异胜论学派、胜宗。 印度六派哲学之一,外道四执之一,外道十六宗之一,二十种外道之一。 创始者为优楼佉(梵 Ulūka,一名羯那陀,梵 Kanāda)。 据传,优楼佉著有胜论经(梵 Vai? esika-sūtra),此书被视为胜论学派之根本圣典。 于原始佛典或佛陀时代所流行之外道群籍,均未载及胜论学派之派名及其学说,据此推之,则此学派应于佛陀入灭后始兴起。 又近代学者根据原典批判研究之结果,谓约成立于西元前三世纪至西元一、二世纪间,优楼佉以后之传承不明。 然其学说于龙树以前颇为盛行,屡与佛教论争,如提婆之广百论本、百论、外道小乘四宗论,及青目之中论释、婆薮之百论释等诸书之中,均载有对此派批驳之论说。 盖于当时,胜论、数论皆为外道学说之翘楚,且将二者合称为“胜数”。 而胜论学派之论师,尊之者称其为胜论师、胜者;斥之者则称其为胜论外道。 其学说倾向于实在论,否认万事万物仅为概念之存在,以为一切事物皆有其实体,且世界所有之现象皆可析入六大范畴。 即以优楼佉所立之实、德、业、同、异、和合等六句义(梵 satpadārtha),统摄一切诸法之实体、属性及其生成坏灭之原理。 西元五、六世纪顷,慧月论师复根据六句义,增加有能、无能、俱分、无说等四句义,着胜宗十句义论,提倡十句义之说。 本派主张由“真知”与“瑜伽”以获得真实之解脱。 真知系由六句义哲学之研究而来;且谓“意”乃善恶之根源,故应管制吾人之意,即修行瑜伽。 由六句义等综观本派之宗说为多元论,其中述及者,包括极微说、实我论、三世实有论、因中无果说等。 又本派对于“声论”主张“声无常”。 [大庄严经论卷一、因明入正理论、外道小乘涅槃论、百论疏卷上、成唯识论述记卷一、印度六派哲学](参阅“十句义”409) p4869 发布时间:2025-05-20 05:00:10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2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