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慧日 内容: (一)梵语 jāna-divākara。 以日光比喻佛之智慧普照众生,能破无明生死痴闇。 与“慧光”、“慧照”等同义。 法华经卷七普门品(大九·五八上):“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闇,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无量寿经卷下、华严经探玄记卷二] (二)(680~748)唐代净土宗僧。 东莱(山东)人,俗姓辛。 幼见从印度归来之义净,深受其影响,遂誓游印度。 于中宗嗣圣十九年(702),乘船经昆仑(今康道尔群岛)、佛誓(今苏门答腊)、师子洲(今斯里兰卡)等,三年始达印度。 乃礼谒圣迹,寻求梵文经典,参访善知识,历时十三年。 师独影孤征,远涉雪岭胡乡,备经艰苦,遂深厌此娑婆世界,乃寻求有乐无苦、速生佛国之法,遍问印度之三藏学者,皆赞净土。 未久,至北印度健驮罗国,王城东北有一山,山有观音像,师以顶礼圣像,断食毕命祈请,终至第七日之夜感观音现紫金色相,为其摩顶开示。 师遍游七十余国,凡历十八年,于开元七年(719)始归长安,呈献佛像与经典,玄宗遂敕赐“慈愍三藏”之号。 师勤修念佛法门,弘扬净土教义。 著有往生净土集三卷、般舟三昧赞等。 天宝七年于洛阳罔极寺入寂,世寿六十九。 又师之净土思想有其独特之处,故有将其净土学说同净土大师慧远和善导两流并列,称为慈愍流。 [宋高僧传卷二十九、佛祖统纪卷四十] (三)(1271~1340)元代曹洞宗僧。 明州定海(浙江)人,俗姓沈。 号东明。 幼即志干清爽,九岁入奉化大同寺为童侍。 十三岁落发,十七岁受具足戒。 后参访直翁德举而契悟,遂任侍香。 未久,历游天童、灵隐、万寿、蒋山等地。 后又至姑苏掌承天寺藏钥,未久东归明堂之白云寺开教,并继嗣直翁之法,居止六年,德风被及四方。 元至大二年(1309,日本延庆二年),应日僧之请赴日,于禅兴寺传戒。 翌年迁圆觉寺,住七年,大扬曹洞宗风。 时曾创建白云庵。 后以幕府之命,历住建长、万寿、东胜、寿福诸刹,接引众人三十年如一日。 日本历应三年(即元至元六年)于白云庵示寂,世寿六十九,法腊五十三。 世称东明慧日。 著有宗门无尽灯论,其法流称东明流,为日本禅宗二十四流之一。 [延宝传灯录卷四、日本高僧传卷二十六、日本洞上联灯录卷一] p6022 发布时间:2025-05-20 07:54:1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21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