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沐浴 内容: 又作沐澡、澡浴、洗浴。 即以水、汤、香水等洗净身体。 自古以来,印度人即认为以恒河之水沐浴,能去除污垢、罪障。 对此,佛陀于自说经(巴 Udāna, I, 9)曾批判之。 即:佛陀见结发行者于伽耶河行沐浴,便告诸比丘,即令多人水浴于此,亦不能藉水得清净,若何人有真实、法,即得清净,彼即为婆罗门。 有关水浴,教团有严格之制规,使不致放逸。 最初之浴室,系为罹病僧侣而设,一般惯例在浴池水浴。 又行温浴、香水浴等,据四十华严经卷十一记载香水沐浴具十种功德,即:(一)能除风,(二)能去魑魅,(三)精气充实,(四)增益寿命,(五)解除劳乏,(六)身体柔软,(七)净除垢秽,(八)长养气力,(九)令人胆勇,(十)能去烦热。 有关洗浴之时期,依四分律卷十六载,除热时、病时、作时、风雨时、道行时之外,佛陀规定比丘一般每半月洗浴一次。 我国禅林之制,据敕修百丈清规卷下两序章知浴条所记,寒期五日一浴,暑期每日入浴。 僧众入浴前,须先礼拜僧堂之跋陀婆罗菩萨(梵 Bhadrapāla)像,此系根据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记载,于威音王佛时,王舍城有在家信者跋陀婆罗与十六人,于从僧入浴之际,因水而豁然开悟之本缘。 在中国、日本之禅院,于僧堂、西净(或东司)、浴室等三处须维持完全之沉默。 于浴室洗浴前,须唱(大一○·七一下)“洗浴身体,当愿众生,身心无垢,内外光洁”之偈。 [八十华严经卷十四、温室洗浴众僧经、摩诃僧祇律卷十八、十诵律卷十六、卷四十一、大唐西域记卷四、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禅苑清规卷十、禅林备用清规卷七] p2970 发布时间:2025-05-20 07:15:12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16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