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维摩经 内容: 梵名 Vimalakīrti-nirde? a。 凡三卷,计十四品。 姚秦鸠摩罗什译。 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 又称维摩诘所说经、维摩诘经。 本经旨在阐说维摩所证之不可思议解脱法门,故又称不可思议解脱经。 本经之中心人物维摩居士为佛陀住世时印度毗舍离城长者;昔时佛陀在毗舍离城,五百长者之子往诣佛所,请佛为之说法。 维摩称病,欲令佛遣诸比丘菩萨问其病,藉此机会与佛派来问病之文殊师利等,反覆论说佛法,因成此经。 本经系基于般若空之思想,以阐扬大乘菩萨之实践道,说明在家信徒应行之宗教德目。 全经以在家居士维摩为中心人物,透过其与文殊师利等共论佛法之方式,以宣扬大乘佛教真理。 本经约成立于西元一世纪顷,为继般若经后,初期大乘经典之一。 在印度即已盛行,且大智度论等诸论典皆常引用之。 于我国更是广被传译、诵持。 据历代之经录记载,维摩经之汉译有七本,现存有三。 除鸠摩罗什之译本外,另有:(一)维摩诘经。 凡二卷或三卷。 三国时代,吴之支谦译。 又称维摩诘所说不思议法门经、普入道门经、佛法普入道门经、佛法普入道门三昧经、维摩经。 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 为现存最古之汉译本。 (二)无垢称经。 凡六卷。 唐代玄奘译。 又称说无垢称经。 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 现存三种译本,其经文结构及文理大致相同,然亦略有出入,例如第一品之赞佛偈,支谦译本为十颂,罗什译本为十八颂,玄奘译本为十九颂半。 若论翻译之精确程度,则以玄奘本为冠。 若论译文之巧致,则属罗什本;其译笔流丽,被推为古来佛典文学中之优秀艺术作品。 而诸译本中又以罗什所译流通最广。 本经亦有西藏译本,收于西藏大藏经佛说部之经集中,另有以西藏译本为底本之满蒙语译本。 本经之主要注疏有慧远之维摩义记、智顗之维摩经玄疏、吉藏之维摩经义疏、维摩经玄论等。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六、古今译经图纪卷三、开元释教录卷四、新编诸宗教藏总录卷一] p5892 发布时间:2025-05-20 07:06:4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15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