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所行藏 内容: 巴利名 Cariyā-pitaka。 又译作若用藏。 属巴利文小部经(Khuddaka-nikāya)之一。 内容叙述现在劫的释尊之所行(cariyā),即释尊之本生故事。 分为七波罗蜜,收集三十五个本生故事。 (一)施波罗蜜,计有大善见王(Mahāsudassana)、大典尊(Mahāgovinda)、尼弥王(Nimi)等十本生。 (二)戒波罗蜜,计有瞻箄耶龙(Campeyyanāga)、摩登伽(Mātavga )、法天子(Dhamma-devaputta)等十本生。 (三)出离波罗蜜,计有优怛阇耶王子(Yudhajaya)、受马那沙王子(Somanassa)等五本生。 (四)决定波罗蜜,仅有铁密雅(Temiya)本生。 (五)真实波罗蜜,计有鱼王(Maccha-rāja)、普明王(Sutasoma)等六本生。 (六)慈悲波罗蜜,计有舒凡那沙马(Suvanna-sāma)、耶卡拉惹王(Ekarāja)等二本生。 (七)舍波罗蜜,仅有摩诃洛马汗撒(Mahāloma-hajsa)本生。 又本书之注释收于达磨波罗所著之真谛灯(Paramattha-dīpanī)中。 本书所列七波罗蜜,与巴利所传之十波罗蜜相较,则未列出相当于智慧、精进、忍辱等三波罗蜜之本生。 所收三十五本生中,除大典尊、法天子二种外,余者在巴利文本生经(Jātaka)约五百五十种本生中皆有相同之故事;与圣勇(梵 ārya? ūra)之梵文本生鬘所收三十四种本生相较,内容一致者有十二种。 此外,本书各本生之叙述较之本生经之叙述,略嫌简略,或谓系自本生经摘录者。 然本书之用语朴实,类似巴利文法句经之用语,而现存之本生经则显示曾受本书影响之痕迹。 故两书中何者为根源,诸学者尚无定说。 [善见律毗婆沙卷一、B. C. Law: A History of Pāli Literature;G. P. Malalasekera:Dictionary of Pāli Proper Names] p3245 发布时间:2025-05-20 07:04:14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15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