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非初非中后前中后取 内容: 谓论说断惑之非初、中、后等三时,称为非初非中后;而论说前、中、后等三时,称为前中后取。 华严宗之法藏等在五教中之第三终教以此阐明断惑之相,“非初非中后”乃出自华严经十地品,而“前中后取”则出自十地经论卷二。 然华严经之所谓非初非中后与十地经论之所谓前中后取似乎相矛盾,由是故有诸师之会通解释,如地论宗慧远之十地经论义记谓,唯有初一念,或唯有中、后之念,皆不究竟,而通于三时方为究竟。 澄观批评慧远之说,谓其但知断惑之义,而不知断而不断、不断而断之义。 又智俨之华严经搜玄记卷三上谓,缘起性为缘生无性之义,即真空妙有。 即经由真空无性之义,即真空妙有。 即经由真空无性之义而说非初非中后,然无性即缘生妙有之故,乃于论中说前中后取。 又法藏承受此意而于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定断惑之义(大三五·二九六下):“第二断惑相,论经名非初非中后,谓于三时皆无断义方为断也。 ”此即无性缘生之义,又以此分为相翻、相续二门广作评释。 故经与论之说非相矛盾,澄观在华严经疏钞亦完全继承此二门之说,并详细解释。 而相翻、相续二门之断惑说,即华严经之非初非中后之解说,及十地经论之前中后取之解释,乃说明五教中第三终教的断惑之相。 [华严五教章卷三、华严五教章听抄卷下、华严经探玄记南纪录卷十] p3708 发布时间:2025-05-20 06:28:38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11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