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迦腻色迦王 内容: 迦腻色迦,梵名 Kaniska。 又作罽腻迦王、罽腻伽王、坛罽腻吒王、割尼尸割王、迦腻瑟吒王。 古代印度犍陀罗国(月氏国)之国王。 系贵霜王朝(梵 Kusāna)之第三世王,其年代被认为是印度政治史上、文化史上之关键时代,然有关其出世、即位等年代,众说纷纭:(一)据僧伽罗刹所集经序、杂宝藏经卷七所载,王出世于佛陀入灭后七百年顷。 (二)毗婆沙经序载,王出世于佛陀入灭后六百年顷。 (三)婆薮槃豆法师传、彰所知论卷上所载,其年代为佛陀入灭后五百年。 (四)据大毗婆沙论卷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二载,约于佛陀入灭后四百年。 (五)洛阳伽蓝记卷五载,约于佛陀入灭后三百年。 大唐西域记主张王之年代为佛陀入灭后四百年顷,即西纪一世纪之时,近代学者大多同意此说。 另有根据三国志魏书卷三“明帝太和三年(229),大月氏王波调(迦腻色迦之孙)遣使至魏”之记载,而主张王之年代为西纪第二世纪者。 迦腻色迦王继阿育王之后建设大帝国,支配全北印度。 于印度佛教史上,与阿育王并称为护持佛法之二王。 将首都由中亚迁至古印度西北犍陀罗地区之富楼沙城(今巴基斯坦白夏瓦),其领土东至瓦拉那西,南至频陀山脉,北及中亚细亚、伊朗等地。 曾与中国、希腊、罗马文化密切接触,造成东西文化之融合。 王初时信奉琐罗亚斯德教,不信罪福,轻侮佛法,据闻,因受马鸣菩萨之感化始归依佛教。 另于大唐西域记卷二、杂宝藏经卷七等,载有不同之归依因缘。 后来极力保护佛教,建立说一切有部之寺院,并召集胁尊者、世友、法救、觉天等五百圣众,于迦湿弥罗结集三藏,而后注释之;据云,现存之大毗婆沙论两百卷即其中之论藏释论,惟此事真伪殊难确定。 于其治世,佛教普遍弘传,高僧辈出,促进了大乘经典之编纂。 而自迦腻色迦王至其子富西色迦王(梵 Huviska)时代,深受希腊文化影响,故犍陀罗之佛教美术盛极一时。 [大毗婆沙论卷一一四、付法藏因缘传卷五、大唐西域记卷三、Rhys Davids: Buddhism; V. A. Smith: Early History of India] p3976 发布时间:2025-05-20 06:24:0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11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