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圆瑛 内容: (1878~1953)我国近代僧。 福建古田人,俗姓吴。 法名宏悟,号韬光,以字行。 生于清光绪四年。 幼失怙恃,十九岁至鼓山出家,主修天台学。 后至宁波天宁寺习禅。 二十六岁参学于天童寺敬安和尚,并赴福建、浙江及南洋等地讲经,声誉极高。 光绪三十二年(1906),与太虚大师缔交,订定“以心印心、白首如新、以善劝勉、疾病相扶、安危与共、事必相商、各自立志”等数条义规,共结兄弟之盟。 时年二十九,太虚十八。 其后致力于组织中国佛教会与寺产保护运动(当时政府提倡庙产兴学运动,主张以寺院财产充作振兴教育之资)。 民国二十年(1931)四月于上海举行中国佛教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时,由于议决事项之意见相左,太虚等进步派乃脱离该会,另于南京组织中国佛学会。 师与王一亭等则继续主持中国佛教会。 抗战军兴,师赴南洋募集医药费用。 翌年,主持槟榔屿极乐寺。 二十八年返上海,主持福建鼓山涌泉寺、宁波天童寺,并于上海玉佛寺、圆明讲堂等处讲经布教。 其中,尤以楞严经之注释、宣讲,倾四十余年之愿力而广说之,机辩纵横,饶益教界。 此外,特重僧伽教育、社会福利事业、各地寺刹复兴、佛书刊行、难民救济等。 四十二年九月于北京入寂,世寿七十六。 遗有圆瑛文集、圆瑛大师法汇等行世。 [太虚大师年谱、中国佛教近代史下册(东初)] p5410 发布时间:2025-05-20 06:15:21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10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