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塑像 内容: 指用土塑造之佛像或其作法。 系缘自西域,然更早之印度部派佛教时期即有塑像之记载,如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十一所载(大二四·二五五中):“譬如塑师或彼弟子,先用木鞭作其相状,次以绳缠,后安诸泥以成形像。 ”另于释迦方志卷上梵衍那国条亦载(大五一·九五三下):“寺有涅槃卧素佛,长千余尺,亦金宝庄之。 ”近年于中央亚细亚亦发现大量的塑像遗品,其中有造于二三世纪顷之诸天部头像、七八世纪间所造之立佛像、菩萨像。 我国最早有塑佛像之记载见于出三藏记集卷十二法苑杂缘原始集目录,上有“宋明帝陈太妃造法轮寺大泥像并宣福卧像记”等十九字。 其后,历代塑像之风颇盛。 于今敦煌千佛洞中,即遗有多数唐宋时代所塑之佛像。 于日本,天平年间为塑像之最盛时期,传留至今,较著名之遗品有法隆寺五重塔内之塑像群、东大寺三月堂之日光、月光两菩萨及执金刚神、新药师寺之十二神将等。 塑像之作法大多先以木竹等为骨架,其外涂以厚土。 于里层土中,杂以粗糙之纸草(papyrus);于表面者,则多混以云母土,俾令细致匀称。 如遇手指等细腻部分,则以金针卷上麻丝,作为中心而制成。 佛像粗成后,再于干燥之表面上涂漆、贴箔,并髹以彩色,此法颇适于制作写实之佛像。 以此类方法完成之塑像,又称泥像、土像、塑像、捻像、[土*聂]像。 此外,塑造常与雕刻并举,而称作雕塑。 [洛阳伽蓝记卷一昭仪尼寺、西域记(惠生)、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第九十至第九十四、支那美术史雕塑篇] p5419 发布时间:2025-05-20 06:15:00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10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