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三十七 内容: △初分无住品第九之二世尊,我於五眼六神通。 不得不见若集若散。 云何可言:此是五眼此是六神通。 世尊,是五眼等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何以故? 五眼等名义既无所有故。 五眼等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世尊,我於我有情乃至知者见者,不得不见若集若散。 云何可言:此是我有情。 乃至此是知者见者,世尊,是我等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何以故? 我等名义既无所有故。 我等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世尊,我於佛随念。 法随念。 僧随念。 戒随念。 舍随念。 天随念。 息随念。 厌随念。 死随念。 身随念。 不得不见若集若散。 云何可言:此是佛随念乃至此是身随念。 世尊,是佛随念等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何以故? 佛随念等名义既无所有故。 佛随念等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世尊,我於无常想。 苦想。 无我想。 不净想。 死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 厌食想。 断想。 离想。 灭想不得不见若集若散。 云何可言:此是无常想乃至此是灭想。 世尊,是无常想等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何以故? 无常想等名义既无所有故。 无常想等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世尊,我於空无相无愿。 不得不见若集若散。 云何可言:此是空乃至此是无愿。 世尊,是空等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何以故? 空等名义既无所有故。 空等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世尊,我於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不得不见若集若散。 云何可言:此是布施波罗蜜多乃至此是般若波罗蜜多。 世尊,是布施波罗蜜多等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何以故? 布施波罗蜜多等名义既无所有故。 布施波罗蜜多等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世尊,我於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 不得不见若集若散。 云何可言:此是四念住乃至此是八圣道支。 世尊,是四念住等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何以故? 四念住等名义既无所有故。 四念住等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世尊,我於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不得不见若集若散。 云何可言:此是佛十力乃至此是一切相智。 世尊,是佛十力等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何以故? 佛十力等名义既无所有故。 佛十力等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世尊,我於如幻如梦。 如像如响。 如光如影。 如空华如阳焰。 如寻香城如变化事。 五取蕴等。 不得不见若集若散。 云何可言:此是如幻等五取蕴等。 世尊,是如幻等五取蕴等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何以故? 如幻等五取蕴等名义既无所有故。 如幻等名五取蕴等名。 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世尊,我於寂静远离无生无灭无染无净绝诸戏论真如法界法性实际平等性离生性。 不得不见若集若散。 云何可言:此是寂静乃至此是离生性。 世尊,是寂静等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何以故? 寂静等名义既无所有故。 寂静等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世尊,我於若常若无常。 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 若净若不净。 若空若不空。 若无相若有相。 若无愿若有愿。 若寂静若不寂静。 若远离若不远离。 若杂染若清净。 若生若灭若有为若无为。 若有漏若无漏。 若善若非善。 若有罪若无罪。 若世间若出世间。 若属生死若属涅槃法。 不得不见若集若散。 云何可言:此是常乃至此是属涅槃法。 世尊,是常等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何以故? 常等名义既无所有故。 常等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世尊,我於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 若善若不善若无记。 若欲界系若色界系若无色界系。 若学若无学若非学非无学。 若见所断若修所断若非所断。 若在内若在外若在两间法。 不得不见若集若散。 云何可言:此是过去乃至此是在两间法。 世尊,是过去等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何以故? 过去等名义既无所有故。 过去等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世尊,我於十方克伽沙等诸佛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诸菩萨声闻僧等。 不得不见若集若散。 云何可言:此是十方世界乃至此是声闻僧等。 世尊,是十方世界等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何以故? 十方世界等名义既无所有故。 十方世界等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世尊,我於如上所说诸法。 不得不见若集若散。 云何可言:此是菩萨摩诃萨。 此是般若波罗蜜多。 世尊,我於菩萨摩诃萨及於般若波罗蜜多既不得不见。 云何令我以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 教诫教授诸菩萨摩诃萨。 是故若以此法教诫教授诸菩萨摩诃萨。 必当有悔。 世尊,诸法因缘和合。 施设假名。 菩萨摩诃萨及般若波罗蜜多。 此二假名。 於五蕴不可说。 於十二处十八界六界四圣谛十二缘起不可说。 於贪瞋痴一切缠结随眠见趣不善根等不可说。 於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不可说。 於五眼六神通不可说。 於我有情乃至知者见者不可说。 於十随念十想不可说。 於空无相无愿六波罗蜜多不可说。 於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不可说。 於佛十力乃至一切相智不可说。 於如幻乃至如变化事五取蕴等不可说。 於寂静远离无生无灭无染无净绝诸戏论真如法界法性实际平等性离生性不可说。 於常无常乃至属生死涅槃法不可说。 於过去未来现在乃至在内在外在两间法不可说。 於十方克伽沙等世界若佛若菩萨若声闻僧等不可说。 何以故? 如上所说诸法集散。 皆不可得不可见故。 世尊,如上所说五蕴等名无处可说。 如是菩萨摩诃萨及般若波罗蜜多名亦无处可说如戒定慧解脱解脱智见名无处可说。 如是菩萨摩诃萨及般若波罗蜜多名亦无处可说。 如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独觉如来及彼诸法名无处可说。 如是菩萨摩诃萨及般若波罗蜜多名亦无处可说。 世尊,如一切若有名若无名皆无处可说。 如是菩萨摩诃萨及般若波罗蜜多名亦无处可说。 所以者何。 如是诸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何以故? 是诸名义既无所有故。 是诸名皆无所住亦非不祝世尊,我依是义故。 於诸法不得不见若集若散。 云何可言:此名菩萨摩诃萨。 此名般若波罗蜜多。 世尊,我於此二若义若名既不得不见。 云何令我以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 教诫教授诸菩萨摩诃萨。 是故若以此法教诫教授诸菩萨摩诃萨。 必当有悔。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闻以如是相状说般若波罗蜜多时。 心不沈没亦不忧悔。 其心不惊不恐不怖。 当知是菩萨摩诃萨决定已得住不退地。 以无所住方便而祝尔时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色。 不应住受想行识。 何以故? 世尊,色色性空。 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性空。 世尊,是色非色空。 是色空非色。 色不离空。 空不离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色。 不应住受想行识。 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眼处。 不应住耳鼻舌身意处。 何以故? 世尊,眼处眼处性空。 乃至意处意处性空。 世尊,是眼处非眼处空。 是眼处空非眼处。 眼处不离空。 空不离眼处。 眼处即是空。 空即是眼处。 耳鼻舌身意处亦复如是。 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眼处。 乃至不应住意处。 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色处。 不应住声香味触法处。 何以故? 世尊,色处色处性空。 乃至法处法处性空。 世尊,是色处非色处空。 是色处空非色处。 色处不离空。 空不离色处。 色处即是空。 空即是色处。 声香味触法处亦复如是。 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色处。 乃至不应住法处。 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眼界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 何以故? 世尊,眼界眼界性空。 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性空。 世尊,是眼界非眼界空。 是眼界空非眼界。 眼界不离空。 空不离眼界。 眼界即是空。 空即是眼界。 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亦复如是。 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眼界。 乃至不应住眼触为缘所生诸受。 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耳界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 何以故? 世尊,耳界耳界性空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耳触为缘所生诸受性空。 世尊,是耳界非耳界空。 是耳界空非耳界。 耳界不离空。 空不离耳界。 耳界即是空。 空即是耳界。 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亦复如是。 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耳界。 乃至不应住耳触为缘所生诸受。 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 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鼻界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 何以故? 世尊,鼻界鼻界性空。 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鼻触为缘所生诸受性空。 世尊,是鼻界非鼻界空。 是鼻界空非鼻界。 鼻界不离空。 空不离鼻界。 鼻界即是空。 空即是鼻界。 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亦复如是。 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鼻界。 乃至不应住鼻触为缘所生诸受。 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舌界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何以故? 世尊,舌界舌界性空。 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舌触为缘所生诸受性空。 世尊,是舌界非舌界空。 是舌界空非舌界。 舌界不离空。 空不离舌界。 舌界即是空。 空即是舌界。 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亦复如是。 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舌界。 乃至不应住舌触为缘所生诸受。 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身界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 何以故? 世尊,身界身界性空。 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身触为缘所生诸受性空。 世尊,是身界非身界空。 是身界空非身界。 身界不离空。 空不离身界。 身界即是空。 空即是身界。 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亦复如是。 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身界。 乃至不应住身触为缘所生诸受。 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意界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 何以故? 世尊,意界意界性空。 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性空。 世尊,是意界非意界空。 是意界空非意界。 意界不离空。 空不离意界。 意界即是空。 空即是意界。 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亦复如是。 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意界。 乃至不应住意触为缘所生诸受。 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地界。 不应住水火风空识界。 何以故? 世尊,地界地界性空。 水火风空识界水火风空识界性空。 世尊,是地界非地界空。 是地界空非地界。 地界不离空。 空不离地界。 地界即是空。 空即是地界。 水火风空识界亦复如是。 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地界。 不应住水火风空识界。 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苦圣谛。 不应住集灭道圣谛。 何以故? 世尊,苦圣谛苦圣谛性空。 集灭道圣谛集灭道圣谛性空。 世尊,是苦圣谛非苦圣谛空。 是苦圣谛空非苦圣谛。 苦圣谛不离空。 空不离苦圣谛。 苦圣谛即是空。 空即是苦圣谛。 集灭道圣谛亦复如是。 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苦圣谛。 不应住集灭道圣谛。 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无明。 不应住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 何以故? 世尊,无明无明性空。 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老死愁叹苦忧恼性空。 世尊,是无明非无明空。 是无明空非无明。 无明不离空。 空不离无明。 无明即是空。 空即是无明。 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亦复如是。 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无明。 乃至不应住老死愁叹苦忧恼。 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四静虑。 不应住四无量四无色定。 何以故? 世尊,四静虑四静虑性空。 四无量四无色定四无量四无色定性空。 世尊,是四静虑非四静虑空。 是四静虑空非四静虑。 四静虑不离空。 空不离四静虑。 四静虑即是空。 空即是四静虑。 四无量四无色定亦复如是。 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四静虑。 不应住四无量四无色定。 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五眼。 不应住六神通。 何以故? 世尊,五眼五眼性空。 六神通六神通性空。 世尊,是五眼非五眼空。 是五眼空非五眼。 五眼不离空。 空不离五眼。 五眼即是空。 空即是五眼。 六神通亦复如是。 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五眼不应住六神通。 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不应住布施波罗蜜多。 不应住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 何以故? 世尊,布施波罗蜜多布施波罗蜜多性空。 乃至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性空。 世尊,是布施波罗蜜多非布施波罗蜜多空。 是布施波罗蜜多空非布施波罗蜜多。 布施波罗蜜多不离空。 空不离布施波罗蜜多。 布施波罗蜜多即是空。 空即是布施波罗蜜多。 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亦复如是。 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布施波罗蜜多。 乃至不应住般若波罗蜜多。 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四念祝不应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 何以故? 世尊,四念住四念住性空。 乃至八圣道支八圣道支性空。 世尊,是四念住非四念住空。 是四念住空非四念祝四念住不离空。 空不离四念祝四念住即是空。 空即是四念祝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亦复如是。 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四念祝乃至不应住八圣道支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佛十力。 不应住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何以故? 世尊,佛十力佛十力性空。 乃至一切相智一切相智性空。 世尊,是佛十力非佛十力空。 是佛十力空非佛十力。 佛十力不离空。 空不离佛十力。 佛十力即是空。 空即是佛十力。 四无所畏乃至一切相智亦复如是。 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佛十力。 乃至不应住一切相智。 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诸字。 不应住诸字所引。 若一言所引。 若二言所引。 若多言所引。 何以故? 世尊,诸字诸字性空。 诸字所引诸字所引性空。 世尊,是诸字非诸字空。 是诸字空非诸字。 诸字不离空。 空不离诸字。 诸字即是空。 空即是诸字。 诸字所引亦复如是。 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诸字。 不应住诸字所引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诸法若常若无常。 不应住诸法若乐若苦。 若我若无我。 若净若不净。 若寂静若不寂静。 若远离若不远离。 何以故? 世尊,诸法常无常诸法常无常性空。 乃至诸法远离不远离诸法远离不远离性空。 世尊,是诸法常无常非诸法常无常空。 是诸法常无常空非诸法常无常。 诸法常无常不离空。 空不离诸法常无常。 诸法常无常即是空。 空即是诸法常无常。 诸法苦乐乃至诸法远离不远离亦复如是。 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诸法常无常。 乃至不应住诸法远离不远离。 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真如。 不应住法界法性实际平等性离生性。 何以故? 世尊,真如真如性空。 乃至离生性离生性性空。 世尊,是真如非真如空。 是真如空非真如。 真如不离空。 空不离真如。 真如即是空。 空即是真如。 法界乃至离生性亦复如是。 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真如。 乃至不应住离生性。 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一切陀罗尼门。 不应住一切三摩地门。 何以故? 世尊,一切陀罗尼门一切陀罗尼门性空。 一切三摩地门一切三摩地门性空。 世尊,是一切陀罗尼门非一切陀罗尼门空。 是一切陀罗尼门空。 非一切陀罗尼门一切陀罗尼门不离空。 空不离一切陀罗尼门。 一切陀罗尼门即是空。 空即是一切陀罗尼门。 一切三摩地门亦复如是。 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 不应住一切陀罗尼门。 不应住一切三摩地门。 尔时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我我所执所缠扰故。 心便住色。 住受想行识。 由此住故。 於色作加行。 於受想行识作加行。 由加行故。 不能摄受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圆满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成办一切相智。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我我所执所缠扰故。 心便住眼处。 住耳鼻舌身意处。 由此住故。 於眼处作加行。 乃至於意处作加行。 由加行故。 不能摄受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圆满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成办一切相智。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我我所执所缠扰故。 心便住色处。 住声香味触法处。 由此住故。 於色处作加行。 乃至於法处作加行。 由加行故。 不能摄受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圆满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成办一切相智。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我我所执所缠扰故。 心便住眼界。 住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 由此住故。 於眼界作加行。 乃至於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作加行。 由加行故。 不能摄受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圆满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成办一切相智。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我我所执所缠扰故。 心便住耳界。 住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 由此住故。 於耳界作加行。 乃至於耳触为缘所生诸受作加行。 由加行故。 不能摄受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圆满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成办一切相智。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我我所执所缠扰故。 心便住鼻界。 住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 由此住故。 於鼻界作加行。 乃至於鼻触为缘所生诸受作加行。 由加行故。 不能摄受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圆满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成办一切相智。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我我所执所缠扰故。 心便住舌界。 住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 由此住故。 於舌界作加行。 乃至於舌触为缘所生诸受作加行。 由加行故。 不能摄受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圆满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成办一切相智。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我我所执所缠扰故。 心便住身界。 住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 由此住故。 於身界作加行。 乃至於身触为缘所生诸受作加行。 由加行故。 不能摄受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圆满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成办一切相智。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我我所执所缠扰故。 心便住意界。 住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 由此住故。 於意界作加行。 乃至於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作加行。 由加行故。 不能摄受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圆满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成办一切相智。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我我所执所缠扰故。 心便住地界。 住水火风空识界。 由此住故。 於地界作加行。 乃至於识界作加行。 由加行故。 不能摄受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圆满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成办一切相智。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我我所执所缠扰故。 心便住苦圣谛。 住集灭道圣谛。 由此住故。 於苦圣谛作加行。 於集灭道圣谛作加行。 由加行故。 不能摄受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圆满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成办一切相智。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我我所执所缠扰故。 心便住无明。 住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 由此住故。 於无明作加行。 乃至於老死愁叹苦忧恼作加行。 由加行故。 不能摄受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圆满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成办一切相智。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我我所执所缠扰故。 心便住四静虑。 住四无量四无色定。 由此住故。 於四静虑作加行。 於四无量四无色定作加行。 由加行故。 不能摄受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圆满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成办一切相智。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我我所执所缠扰故。 心便住五眼。 住六神通。 由此住故。 於五眼作加行。 於六神通作加行。 由加行故。 不能摄受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圆满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成办一切相智。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我我所执所缠扰故。 心便住布施波罗蜜多。 住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 由此住故。 於布施波罗蜜多作加行。 乃至於般若波罗蜜多作加行。 由加行故。 不能摄受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圆满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成办一切相智。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我我所执所缠扰故。 心便住四念祝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 由此住故。 於四念住作加行。 乃至於八圣道支作加行。 由加行故。 不能摄受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圆满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成办一切相智。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我我所执所缠扰故。 心便住佛十力。 住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由此住故。 於佛十力作加行。 乃至於一切相智作加行。 由加行故。 不能摄受般若波罗蜜多不能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圆满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成办一切相智。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我我所执所缠扰故。 心便住诸字。 住诸字所引。 若一言所引。 若二言所引。 若多言所引。 由此住故。 於诸字作加行。 於诸字所引作加行。 由加行故。 不能摄受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圆满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成办一切相智。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我我所执所缠扰故。 心便住诸法若常若无常。 住诸法若乐若苦。 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 若寂静若不寂静。 若远离若不远离。 由此住故。 於诸法常无常作加行。 乃至於诸法远离不远离作加行。 由加行故。 不能摄受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圆满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成办一切相智。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我我所执所缠扰故。 心便住一切陀罗尼门。 住一切三摩地门。 由此住故。 於一切陀罗尼门作加行。 於一切三摩地门作加行。 由加行故。 不能摄受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圆满般若波罗蜜多。 不能成办一切相智。 何以故? 世尊,色不应摄受。 受想行识不应摄受。 色既不应摄受便非色。 受想行识既不应摄受便非受想行识。 所以者何。 本性空故。 乃至一切陀罗尼门不应摄受一切三摩地门不应摄受。 陀罗尼门既不应摄受便非陀罗尼门。 三摩地门既不应摄受便非三摩地门。 所以者何。 本性空故。 其所摄受修行圆满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应摄受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既不应摄受便非般若波罗蜜多。 所以者何。 本性空故。 如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应以本性空观一切法。 作此观时。 於一切法心无行处。 是名菩萨摩诃萨无所摄受三摩地。 此三摩地微妙殊胜广大无量。 能集无边无碍作用。 不共一切声闻独觉。 其所成办一切相智亦不应摄受。 如是一切相智既不应摄受便非一切相智。 所以者何。 以内空故。 外空故。 内外空故。 空空故。 大空故。 胜义空故。 有为空故。 无为空故。 毕竟空故。 无际空故。 散空故。 无变异空故。 本性空故。 自相空故。 共相空故。 一切法空故。 不可得空故。 无性空故。 自性空故。 无性自性空故。 何以故? 世尊,是一切相智非取相修得。 所以者何。 诸取相者皆是烦恼。 何等为相。 所谓色相受想行识相。 乃至一切陀罗尼门相。 一切三摩地门相。 於此诸相而取著者,名为烦恼。 若取相修得一切相智者,胜军梵志。 於一切智智。 不应信解。 何等名为彼信解相。 谓於般若波罗蜜多深生净信。 由胜解力。 思惟观察一切智智。 不以相方便。 亦不以非相方便。 以相与非相俱不可取故。 是胜军梵志。 虽由信解力归趣佛法名随信行者,而能以本性空悟入一切智智。 既悟入已,不取色相。 不取受想行识相。 乃至不取一切陀罗尼门相。 不取一切三摩地门相。 何以故? 以一切法自相皆空。 能取所取俱不可得故。 如是梵志。 不以内得现观而观一切智智。 不以外得现观而观一切智智。 不以内外得现观而观一切智智。 不以无智得现观而观一切智智。 不以馀得现观而观一切智智。 亦不以不得现观而观一切智智。 所以者何。 是胜军梵志。 不见所观一切智智。 不见能观般若。 不见观者及观所依处。 是胜军梵志。 非於内色观一切智智。 非於内受想行识观一切智智。 非於外色观一切智智。 非於外受想行识观一切智智。 非於内外色观一切智智。 非於内外受想行识观一切智智。 亦非离色观一切智智。 亦非离受想行识观一切智智。 乃至非於内一切陀罗尼门观一切智智。 非於内一切三摩地门观一切智智。 非於外一切陀罗尼门观一切智智。 非於外一切三摩地门观一切智智。 非於内外一切陀罗尼门观一切智智。 非於内外一切三摩地门观一切智智。 亦非离一切陀罗尼门观一切智智。 亦非离一切三摩地门观一切智智。 何以故? 若内若外若内外若离内外皆不可得故。 是胜军梵志以如是等诸离相门。 於一切智智深生信解。 由此信解。 於一切法皆无取著。 以诸法实相不可得故。 如是梵志。 以离相门。 於一切智智得信解已,於一切法皆不取相。 亦不思惟无相。 诸法以相无相法皆不可得故。 如是梵志。 由胜解力。 於一切法不取不舍。 实相法中无取舍故。 时彼梵志。 於自信解。 乃至於涅槃。 亦不取著。 所以者何。 以一切法本性皆空不可取故。 世尊,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亦复如是。 於一切法无所取著。 能从此岸到彼岸故。 若於诸法少有取著。 则於彼岸非为能到。 是故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不取一切色。 不取一切受想行识。 以一切法无所取故乃至不取一切陀。 罗尼门。 不取一切三摩地门。 亦以一切法无所取故。 是菩萨摩诃萨。 虽於一切色一切受想行识乃至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若总若别皆无所龋而以本愿所行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未圆满故。 及以本愿所证佛十力乃至一切相智未成办故。 於其中间终不以不取一切相故而般涅槃。 是菩萨摩诃萨。 虽能圆满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及能成办佛十力乃至一切相智。 而不见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 及不见佛十力乃至一切相智。 何以故? 是四念住即非四念祝乃至八圣道支即非八圣道支。 及佛十力即非佛十力。 乃至一切相智即非一切相智。 以一切法非法非非法故。 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 於一切法虽无所龋而能成办一切事业。 发布时间:2022-05-18 16:39:36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book/3184.html